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分析|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东亚|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设为首页】【】【中评邮箱

要正确把握当前的两岸关系
  两岸关系即使进入“和平发展期”,它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基本特征依然没有改变,两岸关系依然将在曲折与反复中前进。但是,即使有反复有曲折,两岸关系是不会反复到陈水扁时代,两岸关系也不会折回李登辉时代。
法理情三维建构下的“一中原则”
  随着去年以来“两会”商谈与处理台湾参与国际活动问题取得一系列进展,有关两岸关系后续发展的问题引起关注和讨论。比如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署和平协议的问题,比如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问题,比如如何确保协商解决台湾参与国际活动空间未来不被“台独”所乘的问题,等等,在在事关重大,牵涉深远。那么,其中需要我们首先认识把握的核心与关键究竟在哪里呢?
展望未来:中国必将实现伟大复兴和完全统一
  1949年以来的60年,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探索、奋斗的60年。在这60年中,中国执政党最终确定了正确道路,并且取得巨大的成就。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涵之一。在这60年中,同样坚持了探索、奋斗,并且已经为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挑战中实现复兴和腾升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中国经历了几番巨大甚或急剧的变化,其中虽有被历史证明的严重挫折和痛苦波动,更有同样被历史证明的伟大成就和辉煌进步,特别是共和国创立初年和改革开放以来的那些。除台海两岸尚需在中长期未来实现最终统一外,中国现在不仅是个内部统一和平、对外独立自主的巨型国家,而且经过近30年来的经济高速腾升和国际广泛参与,业已成为世只政治经济中名副其实的少数主要强国之一。
走向科学发展的中国
  今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说法,叫作满一甲子。在这一甲子,中国经历了极其不平常的岁月,在曲折和奋斗中取得了历史性进展,中国人的经济物质生活水准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在新旧甲子转换之际,人们关心的是,中国新甲子将向何处去?如果用一句话来回答这一问题,那应当是,中国将走向科学发展之路。
中华文化、台湾文化与和平统一
  进入新时期后,为了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发表了极为重要的“六点意见”,战略性地将“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放在新时期对台工作纲领性文件中极为突出的位置。这充分表明弘扬中华文化对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发展举足轻重,具有不可替代、毋庸置疑的巨大作用。中华文化不仅是五千年华夏文明宝库的珍贵遗产,更是维护中国统一的强大精神支柱。
建构“儒家文化共同体”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09年6月13日,在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许世铨教授的促成与安排之下,来自台湾的“两岸统合学会”与大陆“全国台湾研究会”的成员,以及北京清华大学法学院的教授们,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两岸和平协议学术研讨会”。在该项研讨会上,与会人士对于张亚中教授在《论两岸统合的路径》一文中,所提出的七个构想,都给予高度肯定,认为值得深入探讨与推动。
一中三宪:重读邓小平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两岸目前的法理现状为“一中两宪”,当两岸签署和平基础协定,包括双方承诺不分裂整个中国、两岸为宪法上的平等关系时,其实就已经进入“一中三宪”,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机制。”而两岸关系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大事,对此重大问题,我们有必要解放思想,开大门、找大路。
两岸应正视结束敌对状态签订和平协定的问题
  去年五月以来,两岸关系在两岸执政当局、执政党和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开始走出阴霾,逐步进入良性互动、和平发展轨道。两岸同胞期盼已久的两岸关系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这一局面得来不易,值得倍加珍惜和维护。但是,这仅仅是两岸关系历经多年的波折后,向良性发展迈出的第一步,两岸关系要取得实质突破,实现全面正常化,还有更艰巨的路要走。
需要倍加呵护的和平发展期
  胡锦涛的新两岸关系论述已完整构成,他为和平发展新时代勾勒了一幅蓝图:即经济上以建立更紧密经济合作机制为平台,政治上构筑起两岸和平协定为方向,在文化、外交、军事各方面逐步建立起互信机制,逐渐构筑起一个中国的认同,两岸共同携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
两岸现已进入“和平发展新时期”
  目前的两岸关系已进入“和平发展新时期”,它体现了中国大陆对台战略和政策的新思维。应该如何看待这个“和平发展新时期”呢?
两岸和平发展路径探索:培植共同利益、形塑共同价值
  实现两岸和平发展,促进祖国统一进程,根本路径就是透过两岸共同发展,培植两岸共同利益,形塑两岸共同价值,加快两岸同胞情感趋融、价值趋近、认同趋合的进程,加快两岸一体化进程,建构两岸共同体,确立两岸同胞对共同家园、共同家国的认同,最终完成两岸统合。
两岸特色经济合作机制:特点与前景
  自1992年台湾正式开放企业赴大陆投资以来,两岸经济关系日益密切。大陆已成为台湾最主要的对外投资地,是台商在海外的主要生产基地,是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最大贸易伙伴、最大顺差来源地。台湾每年出口到大陆的产品占其出口总额的4成,贡献经济成长率约达3/4。同时,台湾是中国大陆第7大贸易伙伴、第9大出口市场、第5大进口来源地。因此,签订经济合作协定,建立经济合作机制,是两岸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胡六点”后推动两岸和平稳定政治关系之刍议
  在两岸关系上说明了什么才是真正开创“两岸‘和平发展’”的基础,以及大陆方面如何保证两岸“和平发展”延续性和长期性。从文本内在来看,一方面大陆将“和平发展”视为“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认真思考和务实解决两岸关系发展”的结果,换言之,两岸“和平发展”是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当前发展的必要阶段,所以不可能有折腾。
“胡六点”四大思想理论创新及其实践意义
  近月来,许多专家学者及关心两岸关系的人士纷纷就落实胡锦涛的六点意见提出建议与主张,读来颇受启发,多所受益。但随着阅读范围扩大,感觉也有一些看法尚未完全体现“胡六点”完整丰富的思想理论内涵,明显停留于旧有的思维。比如有的似乎把“胡六点”单纯理解为2008年台湾政局发生变化后的产物,忽略了它所蕴含的对过往30年两岸关系与对台工作全部经验的总结,包括对其间相关教训的深刻汲取。
两岸和平协议刍议
  2005年4月,胡锦涛与连战会谈新闻公报提出:“促进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定,建构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架构,包括建立军事互信机制,避免两岸军事冲突。”同年5月,胡锦涛与宋楚瑜会谈公报提出,“两岸应通过协商谈判正式结束敌对状态,并期未来达成和平协定,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共同维护台海和平与安全,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
论两岸统合的路径
  2009年初春,在台北,两岸统合学会的成立,代表着在两岸与华人社群中竖立了一面迈向统合的鲜明旗帜。飞扬的旗帜传达出两个重要使命。第一,如何建构两岸人民对于整个中国的认同,让未来两岸和平框架不只是个框架,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实体…
扩大台湾国际空间问题的思考
  台湾争取扩大国际空间,在两岸合作增强的条件下,有了可能性。两岸如果处理得好,就能逐渐达到共用中国主权的光荣与尊严。这是一个综合、复杂、多层次的问题,不可能有一揽子解决方案,只能一步一步循序渐进。作者对解决这个问题的原则、途径和优先顺序提出了思考。认为两岸在扩大台湾国际空间问题上应当坚持“九二共识”,相向而行,加强对话,由易而难,由经济、社会、文化领域到政治领域,由地区合作到全球性组织,积累互信,凝聚共识,防止干扰,在不断改善关系深…
论两岸与中国的关系
  做为关心两岸的一分子,去年十月《中国评论》刊登笔者所撰“《两岸和平发展基础协定》刍议”以来,受到各方学术先进的关注。各位先进都给了笔者相当多的指教、建议与启发,获益匪浅。经由两岸先进们的交谈,不仅感受彼此对于两岸未来发展的关怀,也觉得有必要就《刍议》中还需要厘清的一些概念……
“胡六点”的观察、分析和启示
  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3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胡锦涛重点提出了六点意见,全面完整地构建了胡锦涛的对台主要论述体系。胡六点是新时期对台纲领文件。
   共453条﹐第16/2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跳转至第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