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评数据

中评数据:夜经济 香港需要烟火气

2023-10-03 00:10:39
图1 近两个多月以来香港社交媒体对夜经济议题关注度按日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2 2018年至2023年(上半年)香港私人消费开支对比(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3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香港社交媒体对各项主要防疫限制措施的舆情关注度及负面情绪占比(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4 2023年初两地通关以来香港居民出境及北上人次按月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5 2019年至2023年(上半年)访港过夜旅客人次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6 香港社交媒体对“香港夜缤纷”4大主题活动的关注度分布(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7 香港社交媒体对影响香港夜经济发展主要因素的关注度分布(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中评社香港10月3日电/为推动经济复苏,9月14日,香港特区政府举办“香港夜缤纷”启动礼,推出四大主题活动,涉及多元娱乐、节日精彩、海滨休闲与文化艺术等体验元素。近期已开展的尖沙咀、湾仔海滨夜市,以及多家商场、戏院与港铁推出的消费优惠,在香港社会掀起了较大的关注与讨论,接着的中秋国庆佳节的大型庆祝活动也备受瞩目。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对香港社交媒体的舆情数据以及官方机构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三年疫情改变了市民的生活习惯、消费模式与旅客的过夜需求,导致夜间市道的人流与营业额目前仍未回复至疫情前水平。而在当下推出的“香港夜缤纷”活动,是香港寻回夜经济烟火气迈向经济复常的关键一步。香港社会舆论大多认同“夜缤纷”对提振本地消费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关注其接下来的具体成效以及对整体经济的辐射影响,并对夜经济未来的发展与改善提出不少建设性意见。

  由图1可知,自8月13日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提出搞活搞旺香港夜市的倡议起,夜经济话题便开始在舆论场迎来一波声量与关注度高峰。随后,多位立法会议员与商界人士纷纷为重现香港“不夜天”积极建言献策。历经一个月的计划筹备,特区政府于9月14日正式将倡议落地,宣布启动“香港夜缤纷”系列活动。陈茂波在启动礼上表示,希望借助一系列主题活动,让市民在夜间多些娱乐活动、多些消费选择,让香港夜间的市道能更旺一些。可见,从年初的“你好香港”到4月起的“开心香港”,再到近期新推出的“香港夜缤纷”,特区政府在重现香港经济活力的道路上目标清晰、行之愈笃。

  夜经济作为衡量城市经济活跃度和便利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疫后的香港夜经济却在多个因素影响下,没有出现预期的强劲反弹。据图2可见,今年上半年私人消费开支虽较疫情期间显着回升,但仍未恢复至2018、2019年上半年时的疫情前水平。私人消费复苏步伐放缓影响了夜经济的回温,客流量不如预期,不少商家选择缩减营业时间或放弃夜间经营以降低运营成本,令香港夜生活的活跃度进一步被削弱。正如不少赴港游客反映,旺角女人街、油麻地庙街等曾极具活力的香港代表性夜市人流量已大不如前,商贩数量也较疫情前有所减少。

  综合分析香港夜经济表现疲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其一,过去三年疫情令多数市民养成了入夜早归家的生活作息;其二,疫后的“报复式”外游压抑市民在香港本地的消费意欲;其三,夜生活凋零致旅客留港过夜的诱因减少进一步加剧恶性循环。

  疫情期间,为防止新冠病毒大规模扩散,香港特区政府先后推出了多项防疫限制措施,其中不少都对市民的外出消费活动产生直接影响。如图3所示,疫苗通行证、晚市禁堂食、社交距离限制、安心出行等多项涉及夜间经济活动的措施,都在社交媒体录得较高的负面情绪占比(皆超过40%)与关注度。可见,多数市民一开始也难以适应严格的防疫限制措施,认为对其晚上的消遣娱乐与社交活动造成了颇大的掣肘,但大家在抱怨的同时也只能无奈遵守相关规定,时间一久,因疫情形成的夜间居家惯性反而变得难以扭转,即使当前所有防疫限制措施早已全部取消,但香港却难以重拾过去“不夜城”的繁华光景。

  此外,自去年底逐步恢复对外对内通关以来,被困本地长达三年的香港市民开始进行“报复式”外游,当中很大一部分是次数相对频繁的周末北上吃喝玩乐,直接与香港本地的餐饮、零售、休闲娱乐等消费形成竞争。从图4可知,自今年初以来,尤其是2月两地全面通关后,香港居民出境人次持续高企,且当中北上的占比基本维持在70%以上的高位(除2023年1月外),近几个月以来更不断攀升朝80%逼近。足见,与世界多数国家与地区一样,香港市民疫后“报复式”外游的热潮短期内不易降温,而前往深圳等大湾区内地城市短途旅游的现象则最为普遍。大湾区内地城市拥有较高的地理接近性,其消费物价在当前港元走强的势头下尤具吸引力,再加上部分地区已形成较成熟的夜生活模式,如拥有大量港风元素和港式美食的深圳夜市,自然容易受到较多香港市民的青睐与选择,难免分流掉一部分本来在港消费的客源群体。

  香港夜生活的萎缩不仅体现在本地消费乏力上,从访港旅客的相关统计数字也可一窥端倪。由图5可知,2023年上半年赴港过夜旅客人数约为650万,与2019年同期近1500万人次的峰值相比下降了56%。尚未恢复的夜经济生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赴港旅客过夜游玩的热情,餐厅在十点左右多数已关门打烊、不少酒吧则撑不过疫情的寒冬而倒闭结业,夜间休闲娱乐场所的不足以及消遣活动的匮乏,令游客留港过夜的兴致不高,不少人都更倾向邻近大湾区城市性价比更高的住宿选择。

  有一些近期到香港的游客在社交媒体抒发感想,表示看着晚上空旷的街道、过早歇业的商铺,完全不符合记忆中对香港“东方明珠”的印象,称十分怀念以往至深夜凌晨仍熙来攘往的热闹街景。可见,现阶段访港过夜旅客的减少趋势并非无法逆转,随着“夜缤纷”活动推出,多个搞活夜经济的主题活动相继举办,本地夜生活正开始重新焕发光彩,香港仍有很大机会可以重拾游客的垂青与厚爱。

  图6展示了香港社交媒体对“夜缤纷”四大主题活动的关注度分布变化。可见,由于多元娱乐体验囊括了餐饮、商场消费以及港铁乘车等晚间优惠活动,故起初聚焦了最多网民讨论,其关注度占比在9月中旬前一路领先其他主题。虽然社会上存在一些对夜经济悲观预期的声音,但各类优惠活动的推出,再加上多家商场响应特区政府呼吁延长营业时间,的确令晚间的人流客流开始逐渐恢复。早前有商场直播杭州亚运的开幕式与赛事,吸引不少市民停留观看,有市民表示一群人一起看比赛的气氛较好,称晚上乐意到商场与其他市民一同为港队打气,足见“夜缤纷”对市民参与夜生活的积极性有一定的调动作用。

  9月下旬,“星光夜市”、“海滨艺游坊”两大海滨夜市先后在尖沙咀与湾仔正式开幕,刺激海滨休闲体验在社交媒体的能见度大幅跃升,其关注度占比目前更位居第一。尖沙咀与湾仔的夜市除了设有基本的美食、手作、文创等多个摊位外,还有现场音乐及无人机表演等。有市民表示夜市的气氛与体验皆不错,白天工作完后,来海边走走透透气、边逛边吃、还可以欣赏表演,是一个能够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节日精彩体验与文化艺术体验的关注度占比暂时虽不算高,但随着彩灯会、舞火龙、烟花汇演等中秋国庆庆祝活动陆续举办,再加上电影院夜场半价优惠活动持续发酵,预计其在整体“夜缤纷”舆情中的关注度份额或将有所提升。

  社会上较多舆论都对“夜缤纷”当前的成效表现感到乐观,近日有调查显示,近八成受访市民认为特区政府需持续推动搞活搞旺夜市的活动,反映多数市民高度期待夜经济系列活动能够延续下去,不断激发本地的消费动能。不过,仍有部分舆论对夜经济的发展前景抱有一定顾虑,当中也有不少声音对夜经济未来的完善与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涉及上述疑虑与建议的讨论主要围绕以下四个影响夜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夜经济的特色程度、服务业人手供求、夜经济服务配套以及夜经济营商环境等(见图7)。

  社交媒体最为聚焦夜经济是否能突出香港自身的特色(关注度占比30%),与其他地方的夜市作出明显区隔。有观点指出,香港寸金寸土、人力成本高昂,在价格上对比台湾、泰国等地的夜市几乎不具优势,因此不应将搞旺夜市理解为聚焦传统的户外市集活动,必须另辟蹊径打造只属于香港的独特品牌,让港式元素成为发展本地夜市的一记“必杀技”。

  其次,目前服务业是否有足够的接待能力(关注度28%),也是社交媒体关注夜经济能否重振的考量因素之一。尽管有不少商场配合政府的措施延长营业时间,但大多数商户却并未对此积极响应,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手供不应求。虽然有声音认为有客自然久成市,指倘若夜经济在政府的刺激下能再度兴旺起来,相信会形成诱因吸引更多商家延长营业时间,并以较具竞争力的薪资大力招揽新员工;不过多数观点却持开市才能揽客来的观点,认为政府应促使业界采取更积极的态度正视人手不足的问题,只有填补人力资源的缺口,提升自身的接待能力以延长营业时间,才能令夜市重新焕发生机。

  此外,也有不少香港市民关心相关服务配套(关注度占比25%)能否配合夜经济的发展,其中交通设施是最多港人热议的话题。如曾有看完午夜场电影的市民表示难以找到交通工具,连的士和小巴也较难乘搭。事实上,小巴业界曾呼吁政府放宽小巴禁区及路线限制,让业界能更好地协助促进夜经济活动。部分声音对此表示认同,称此举能提升夜间交通的便利程度,认为特区政府可因应市场需求,在政策上适当拆墙松绑。另外,针对近期深圳为便利香港市民消费而推出的系列措施,不少舆论认为特区政府可对此予以借鉴,对应出台便利内地旅客来港消费的措施,如推动各类型电子支付的普及化、以及面向内地旅客提供公共交通乘车优惠等,从而吸引更多游客来港消费体验夜生活。

  最后是夜经济的营商环境因素(关注度17%),部分观点指出,香港过去也有灯红酒绿的夜市,街头小贩、大排档、霓虹招牌等特色元素之所以日渐式微,是因为政府在加强市容管理的过程中逐步将其取缔淘汰。目前香港要激活夜经济、重现过去“不夜城”的光景,必然会牵涉到治安、卫生、场所规划等一系列问题。有网民指出如何在现行法例下孕育出成功的夜市,需要特区政府大胆创新、因时因地制宜,强调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于夜市的发展十分关键。

  中评智库认为,在当前香港本地消费动能不足、旅游市场经历转型的形势下,特区政府聚焦搞活夜经济的决心与行动值得肯定,目前舆论对夜经济在重塑市民夜间出行习惯、带动整体消费方面的期待值也颇高。夜经济的戏台已经搭好,特区政府接下来应及时检视“香港夜缤纷”系列活动的实际成效,广泛收集市场信息和公众反馈,积极思考如何将港式夜经济办出地方特色而非简单复制周边地区的模式,并融汇中西方文化特点将其转化为本地夜生活的亮点,争取唱出一台搞活夜经济的好戏。中秋、国庆假期,赴港旅客迎来新一轮高峰,香港夜经济这把火能烧多旺、烧多久,相信本地市民和赴港旅客的行动会给出最好的答案。

 (记者:林昊,分析师:方来牟,工程师:吴悦柠,研究员:林东阳)
电脑版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