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分析|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东亚|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设为首页】【】【中评邮箱
时事专题

时事专题
汪毅夫爷爷开讲
  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汪毅夫,“以1945年到1991年的台湾民主运动史”为题展开“汪爷爷讲故事”系列讲座。 
汪爷爷讲故事之四十六:福建协和大学与台湾 (2017-05-28 00:19:21)
  中评社北京5月28日电(作者 汪毅夫)福建协和大学创办于1916年。   1946年6月30日,厦门《江声报》报道:“私立协和大学今夏决定设立台湾考区,招收台籍学生,报名日期定自七月七日至十四日,考试日期为七月十八日及十九两日。内地大学设置台湾考区者,两年来(按,指台湾光复两年来)当以协和...
汪爷爷讲故事之四十五讲:连震东在西安 (2017-05-27 00:34:11)
  中评社北京5月27日电(作者 汪毅夫)1985年,在台湾的“老陕”(陕西同乡)创办了《西北》杂志(图一)。   连震东为《西北》创刊号题词(图二)并在题注里说:“余于民国二十一年至二十三年曾旅居西安市达十三年之久。蒙西北先进不弃,咸称余为乡党(同乡),余深以为荣。兹值《西北》杂志创刊,特书...
汪爷爷讲故事之四十四讲:台湾国语运动花絮 (2017-05-26 00:27:43)
  中评社香港5月26日电(作者 汪毅夫)1.我藏有闽南语歌仔册《国语对台湾话新歌》(图一,《国语对台湾话新歌》第一页)。   这本歌仔册用注音符号标音、从方音同国语的比较(“国语对白话”)来学习国语,这完全合于其时的“台湾省国语运动纲领”之“利用注音符号,沟通各族意志融贯中华文化”和“复原台...
汪爷爷讲故事之四十一讲:花莲县的台籍老兵 (2017-05-22 00:22:32)
  中评社北京5月22日电(作者 汪毅夫)台湾铁路局发售的车票,有的将两个站名联结起来就是一句吉祥话。如,追分站至成功站是“追分成功”,这是读书的孩子们最喜欢的一枚车票、一句吉祥话。(图一)另如,永康站至保安站是“永保康安”,这是所有人、尤其是老年人最喜欢的一件礼物、一个祝福。(图二)   花...
汪爷爷讲故事之四十三讲:“上手契”的密码 (2017-05-20 00:20:47)
  中评社北京5月20日电(作者 汪毅夫)这是一个民间习惯:土地转让,让方应将该地块相关的文书转给受方;若属土地的二次、多次转让,则须将上一次、上几次的相关文书一并转给受方,以免土地转让的权益(包括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处分权等)纠纷。   上一次、上几次的相关文书,俗称“上手契”(闽南语读...
汪爷爷讲故事之四十二讲:民初台籍县知事 (2017-05-19 01:12:49)
  中评社北京5月19日电(作者 汪毅夫)清代的县级行政长官叫知县,民国初年的县级行政长官称县知事。   据《民国福建省地方政权机构沿革资料(1911—1949)》(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民国初年福建有两位台籍县知事。一是台湾进士许南英,他于1914年任福建龙溪县知事。同年另有熊飞、郑...
汪爷爷讲故事之四十讲:乾隆帝与台内山住民 (2017-05-09 00:45:52)
  中评社北京5月9日电(作者 汪毅夫)乾隆帝即位的时候还很年轻。话说乾隆四年(1739),有台湾内山住民长老18人到得福建省城福州,要给乾隆帝“叩祝万寿”。乾隆帝接到奏报,下旨说:“知道了。番黎等诚顺之意,颇属可嘉。到者数人,汝等酌量赏给,仍与口粮遣回,并将朕旨晓谕:汝等皆年老之人,道途跋涉匪易,...
汪爷爷讲故事之三十九:台南大佬思慕郑成功 (2017-05-06 00:23:10)
  中评社北京5月6日电(作者 汪毅夫)1945年9月22日,“台湾省留学国内学友会”在台北江山楼举办成立大会。福建省政府顾问黄澄渊在会上演讲,呼吁全岛同胞“尤应保持民族英雄先辈郑成功之民族精神”。    台南大佬谢雪渔闻言感奋,写《思慕民族英雄》一文,刊于1945年10月25日出版的《前锋》...
汪爷爷讲故事之三十八讲:福州台湾会馆 (2017-05-05 00:37:03)
  中评社北京5月5日电(作者 汪毅夫)1885年,台湾秀才许南英第三次到福州参加乡试(俗称考举人)。船到马江,许南英口占一绝曰:“扁舟一棹马江平,席帽依然太瘦生。卖藕小娃犹认得,笑余三度到榕城。”    台湾建省始于1885年,成于1887年。建省前属福建省辖,建省后也不单独举行乡试(省级科...
汪爷爷讲故事之三十七讲:清代台湾的制艺 (2017-05-02 00:24:48)
 中评社北京5月2日电(作者 汪毅夫)制艺又称制义、时文、四书文、八比文等。制艺写作是清代科举制度规定的考试项目。   “士既无不出身于科举,既无不能为制艺”。清代“出身于科举”的台湾文人留存的制艺作品相当多,并有制艺作家和制艺作品达到全国一流的水平。   卢前(冀野)《八股文小史》(商...
共67条﹐第3/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跳转至第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