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直面现实苦难 《卖米》催人泪下

  一篇发表于14年前的短篇小说《卖米》近日在朋友圈中刷屏,令人唏嘘的是,小说作者、来自湖南的北大才女张培祥因白血病英年早逝,年仅24岁。生活的艰辛,折射出的是人的力量,十多年后,《卖米》借助互联网传播再次走红,根源在于文章流露的情感击中了每个人内心的最柔软处;《卖米》能在浮躁的网络世界里感动万千读者,恰恰就在于它的独特文风,它的质朴情感和简单叙述,更在于它透露出直面现实苦难而不屈服的勇气和信心。 …【详细】

查看往期舆论参考 >>

感《卖米》之痛 叹“飞花”之殇

  一篇发表于14年前的短篇小说《卖米》近日突然在朋友圈中刷屏,文中通过对“我”和母亲卖米过程的描写,写出了乡村生活的艰辛不易,让无数读者感动落泪。更令人唏嘘的是,小说作者、来自湖南醴陵的北大才女张培祥(笔名“飞花”)在本文发表的前一年便因白血病英年早逝,年仅24岁。 刊发《卖米》《当代》罕见配发“编者手记”   《卖米》首次公开发表,是在2004年第6期的《当代》杂志上,时任杂志兼职 …【详细】

《卖米》为何感动人

  最近几天,飞花(作者笔名)的短篇小说《卖米》在网上火了,大量网友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转发这篇作品。   《卖米》的“神奇”之处在哪里?其一,《卖米》是一篇发表于14年前的旧文。2004年6月,《当代》杂志刊登了这篇作品。其二,从文学专业角度看,《卖米》是一篇地道的纯文学作品。纯文学作品能火,实属罕见。其三,《卖米》的作者是北大学生张培祥,这位才女出生于湖南农村,依靠个人奋斗考上北大,热爱生 …【详细】

那个离去的北大女生给了我们面对苦难的勇气

  这几天,一篇创作于十几年前的长文《卖米》刷屏朋友圈。不少人为文章质朴的语言、真实的情感潸然泪下,也为作者坎坷而精彩的短暂人生感到惋惜。2004年6月,文学杂志《当代》刊发了这篇署名为“飞花”的纪实长文,而彼时年仅24岁的作者张培祥,已不幸患病去世。   生活的艰辛,折射出的是人的力量。这篇曾获得北京大学首届校园原创文学大赛一等奖的作文,以纪实的口吻讲述作者和母亲担着大米去赶集的故事,字里 …【详细】

获奖作文《卖米》里不仅有生活不易

  这段时间,一篇名为《卖米》的北大获奖作文在朋友圈里刷屏。这篇文章讲的是张培祥——一个出生于1979年的北大女生与母亲卖米的故事,曾获得北京大学首届校园原创文学大赛一等奖,2004年6月被权威文学杂志《当代》发表,随后被《读者》、《新华文摘》转摘,一度引起轰动。张培祥因白血病逝于非典那一年,年仅24岁。   一般人可能很难想象,仅仅为了每斤相差两分钱,而150斤米总共也就三块钱的事情,这位 …【详细】

不要把卖米的奋斗贩卖为无力和焦虑

  一篇《卖米》,看得我泪眼朦胧。小时候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常想起暑假跟着妈妈一起去镇上卖菜,毒辣的太阳下舍不得吃一根冰棍的情形。因为白血病,作者张培祥的生命停在了2003年8月27日。《卖米》获得2004年北大首届校园原创文学大赛一等奖。飞花已逝,颁奖会成了同学们寄托哀思的追悼会。   2004年《当代》发表了张培祥这篇纪实长文后,曾引起轰动。14年后,这篇文章被翻出来,在社交媒介引发了更大 …【详细】

《卖米》的读后感不应该只是感动

  最近的微信朋友圈内,一篇《卖米》迅速刷屏。文章讲的是一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回乡时和母亲一起到场上卖米的经历,由于价钱没有谈拢,她和母亲没有把米卖掉,只能把100多斤重的两担米再挑回家。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北大才女,但她已经在2003年因罹患白血病而去世,生前曾有翻译和编写作品出版,幷有小说、散文发表,而这篇文章的描述场景皆是作者的亲身经历。   才女,英年早逝,讲述农村苦难,这一切确实都容易 …【详细】

勿让“飞花”轻似梦,当助寒门出人才

  最近,整个朋友圈都在为一篇文章潸然泪下——《卖米》。总以为《多收了三五斗》的故事,只存在于那个年代的课本里。却想不到,竟是张培祥——一个出生于1979年的北大女生的整个少年。她脚下那段担着大米踉跄走过十几里的赶集路,起先是贫穷通往活着的路,后来是乡间通往城市的路,最后是人间通往天堂的路。   “飞花”这个名字这几天刷屏了网络,这是张培祥生前的网名。一个美丽的名字如同一个美好的人生希冀,由 …【详细】

 往期回顾

更多 >>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