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 何异焚琴煮鹤

  “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700年历史的国宝面目全非”的帖子引发热议,帖文提及的长城位于辽宁绥中县永安堡乡小河口村的一处遗址,经由修葺后形成一条平整路面,全然丧失长城本有的韵味,质疑为“保护性破坏”;保护文物最重要的是保护文物的原貌,而不是“毁容”,《长城保护条例》明确规定:长城的修缮应当遵守不改变原状的原则。小河口长城修缮工程做法简单粗暴,完全违背了文物保护原则。如此“修缮”,与焚琴煮鹤何异? …【详细】

查看往期舆论参考 >>

“最美野长城”为何修成了“白灰墙”?

  据9月22日《北京青年报》报道:近日,有网友爆料称,被民间称为“最美野长城”的绥中县小河口长城,在修缮后被“抹平”,完全看不出长城的样子,变成一堵蜿蜒的“白灰墙”。当地文物保护部门表示,他们是在用白灰“对长城进行修葺”,该修缮项目每一步都经过审批,“合理合法”。   小河口长城如今“旧貌换新容”,城墙被白灰堆高,完全分不出哪里是“城墙顶面”,哪里是“垛口”,哪里是“垛墙”。原本的城砖也很 …【详细】

辽宁最美野长城“合法修缮”仍存疑问

  在《长城保护条例》颁布10周年之际,辽宁绥中一段野长城最近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一边是作为国家文物的野长城在修缮中被抹为“平板路”,一边是文物部门坚称是按程序“合理合法”进行维修。对于目前的修缮结果,有媒体报道称,将长城抹平所用的三分白灰,七分泥土调制的三七灰土是一层保护壳,这层保护壳会在三五年的时间里风化,长城会重新露出石头。对此,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提出了质疑:“既然三 …【详细】

“长城的修缮,应当遵守不改变原状的原则”

  近日,一条“绥中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的帖子在网上引发热议。有网友表示,这样的修葺还不如不修,感觉就是破坏。   “绥中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发生后,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长城今天的样子,一定是历史和自然赋予它的,这样的修复却改变了这个样子。如果今天的保护措施无法连接历史和未来,那保护就成了破坏。   国家文物局表示,将及时公布调查评估结论。如维修工程存在施工管理 …【详细】

长城“是否好看”幷不是最重要?

  在《长城保护条例》颁布10周年之际,辽宁绥中一段野长城最近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一边是作为国家文物的野长城在修缮中被抹为“平板路”,一边是文物部门坚称是按程序进行维修。究竟是保护,还是破坏?记者进行了调查。 长城到底该怎么维修:“抹平”符合保护需要?   23日中午,记者上山查看了锥子山长城大毛山段修缮后的容貌,的确如网络上发布的照片所见,原先残缺的垛口墙被抹平,整齐垒砌的石头面上铺 …【详细】

长城修缮别成另一种破坏

  9月20日是《长城保护条例》颁布10周年的日子,当天,国家文物局在北京举办了长城公开课,面向青少年普及文化遗产知识。然而就在同一天,一条“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700年历史的国宝面目全非”的帖子出现在网上。   帖子中提及的这段野长城,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永安堡乡小河口村。帖子中的照片显示,这段长城已经被抹平,残缺的垛口墙完全看不到了。对于网友的疑问,绥中县文物局相关人士表达了两个意 …【详细】

最美野长城何以被“合法”破坏

  近日,一则“最美野长城被抹成水泥地”的消息引发热议。流传于网络的照片显示,有700年历史的国家级文保单位,位于辽宁绥中被誉为“最美野长城”的小河口长城的一段一两公里的城墙与地面被抹平,起伏的墙垛与野性风貌被硬化路面所取代。照片的拍摄者表示,这是文保部门对其进行修缮的结果,公众的关注与质疑随之而来。   如此的修缮,其实就是破坏,对此有关方面承认“确实修得不好看”。而文物修缮的基本原则是“ …【详细】

“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拷问文物修缮机制

  近日,媒体曝出辽宁省绥中县“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的有关报道,引发社会关注。国家文物局表示,已责成辽宁省文物局调查核实,如该工程存在施工管理、工程质量等问题,一经查实,将依法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决不护短,决不姑息纵容;如涉及违法违规问题,将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一段历经沧桑的长城,因修缮变成一堵蜿蜒的“白灰墙”,无论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如何解释“合理合法”,都不能改变保护名义 …【详细】

文物修缮,当有敬畏之心

  看过“最美野长城”修缮前后的两张照片,心中不起波澜者恐怕很少。只见前者碎石嶙峋,尽显沧桑,充满野趣;后者平坦整齐,不见真貌,美感全失,一条“最美野长城”竟成光秃秃的“水泥路”,实令人痛之、怒之!   文物,是历史给予人们的馈赠。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长城,作为我们民族记忆中的重要 …【详细】

还有多少“最美野长城”被毁容

  位于辽宁绥中小河口的一段长城近日备受关注。有网友将一组修缮后的长城图片发至网上,照片中,城墙与地面被抹平,起伏的墙垛与野性风貌被硬化路面所取代。有网友直呼:“这种修葺还不如不修,简直比破坏还可怕。”   针对网友的质疑,当地文物保护部门负责人回应称,修缮经过国家文物局的审批,方案的设计、批复、工程验收等程序合法。但其也承认“确实修得不好看”。   据称,此长城有700年的历史,为国 …【详细】

“野长城”到底怎么了?围观可以 下结论别急

  近日,一则“最美野长城抹成水泥地”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引发社会关注。就在网络舆论一边倒地声讨之际,“野长城”事件出现反转,真相幷非你想的那样。据《新京报》24日报道,经过现场勘查,调查组专家成员之一付清远表示,“所谓水泥路面幷不存在,工程采用的是三七灰土外壳,起保护作用。这层外壳将在三五年左右风化消失。长城将露出石块。”   野长城保护本身就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话题,但是在“有图有真相”的 …【详细】

“最美野长城被抹平”真相调查尴尬了谁

  修缮“最美野长城”,被舆论质疑为破坏。虽然相关部门回应“是合法维修”,但还是因为“长城被抹平”而遭到了舆论质疑。现在调查真相出来,所谓的“抹平”,实际上是给长城盖上一层保护壳,但不会对长城造成损害,且保护壳经过三五年就风化了。这样处理可以延长“最美野长城”的寿命,也可以防止人为因素的干扰及其他因素的破坏。   那么,专业的维修为何被指“破坏”呢?其实说白了就是隔行如隔山。文物保护是一项非 …【详细】

野长城事件不必轻言反转

  9月23日,国家文物局、辽宁省文物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对绥中县“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一事调查评估。经过现场勘查,调查组专家成员之一付清远对记者表示,“所谓水泥路面幷不存在,工程采用的是三七灰土外壳,起保护作用。这层外壳将在三五年左右风化消失。”   付清远先生的说法,与之前“毁容”“破坏”不同,于是有人开始批评之前是“不专业的质疑”。笔者认为,无论是之前认为“破坏”,还是现在认为事件反转 …【详细】

文物保护岂能“自毁长城”

  近日,一则“最美野长城被抹成水泥地”的消息引发热议。流传于网络的照片显示,有700年历史的国家级文保单位、位于辽宁绥中被誉为“最美野长城”的小河口长城,有一段一两公里的城墙与地面被抹平,起伏的墙垛与野性风貌被硬化路面所取代。对此,当地文物部门解释称,如此修缮实为抢修性保护,修缮过程合理合法,工艺没有问题,但“确实修得不好看”;方案是由专家勘查后制定,幷由国家文物局在2014年审批的。   …【详细】

“最美野长城面目全非”来自文化短视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被民间称为“最美野长城”的辽宁省绥中县小河口长城,在修缮后被“抹平”,完全看不出长城的样子,变成一堵蜿蜒的“白灰墙”。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对北京青年报记者称,他们是在用白灰“对长城进行修葺”,该修缮项目每一步都经过审批,“合理合法”。长城专家表示,看到小河口长城被修得“面目全非”很心痛,但长城该如何修缮,至今仍没有统一标准。      文化传承是直接能判断民族特征的区分因素 …【详细】

长城保护靠意识更靠能力

  日前,一条“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700年历史的国宝面目全非”的帖子在网上引发热议。帖文提及的长城位于辽宁绥中县永安堡乡小河口村的一处遗址,经由修葺后抹平原有残缺垛口墙,形成一条平整路面,全然丧失长城本有的韵味,质疑此为“保护性破坏”。   该帖受到极大关注,以至于当地文物部门出面回应,将对修葺程序的合法性加以调查。为此痛惜的业内人士不在少数,与此同时大家还担心同类情况还将在其他段次的长 …【详细】

谁来为被抹平的“最美野长城”负责

  一段原本充满岁月沧桑感的野长城,却被修葺得如同一条乡村小道,不仅城墙被抹平,就连城砖也难以看到,这种行为不仅是对文物古迹的破坏,更是对历史文化的伤害。长城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修缮应该有着严格的程序,最大限度地保护长城原貌,保护历史脉络。可这段野长城被修成根本不像长城,这样的修缮有何意义?有关方面称,整个修缮过程合理合法,工艺没有问题,而且“这是专家制定的唯一的方案”,不过是强词夺理,本质 …【详细】

“最美野长城”被“抹平”,仅仅是“不好看”?

  针对近日有媒体曝出的辽宁省绥中县“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一事,国家文物局已派员赶赴现场核查评估,具体了解相关维修方案的审批落实情况及施工质量等问题,调查评估结果将会及时向社会公布。值得注意的是,当地文物保护部门解释,此次修缮合理合法,也听取了专家意见,“修缮工艺没有问题”,只是“修得不好看”。果真如此?野长城变成游步道,恐怕不只是“修得不好看”的问题吧!   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 …【详细】

 往期回顾

更多 >>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