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一票否决制”遭滥用 唯上思维亟待清理

  中评社北京11月7日电/“烟酒销售指标”、“精神病指标”、“结扎流产指标”……近年来各地频现“雷人指标”,这些指标本身设置就多不合理,还通过层层摊派,加在基层工作人员身上,“导致下级不惜造假穷于应付”。泛化的“一票否决制”,本质上还是过重的行政考核与官员对上负责制;改革“一票否决制”,绝非仅仅对现有“一票否决”项目进行清理,而是要改变“一票否决制”的唯上思维,从制度上作出规范,让民意成为准针。 …【详细】

查看往期舆论参考 >>

部分地区被指滥用官员“一票否决”制

  官员“一票否决制”在我国已实行了30多年。在计划生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大事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在招商引资、信访、群众满意度等事情上,一些地区滥用“一票否决制”,“导致下级不惜造假穷于应付、依上级行政不依法行政等”。   而在环保等方面,虽也引入“一票否决制”,但因“没有组织部门真正介入”,地方很少问责,造成其虚设。   知情学者透露,“一票否决”的地方乱象,引起高层 …【详细】

“一票否决”如何成为贬义词

  媒体早已披露,当下令人眼花缭乱的政府“一票否决”考核,主要呈现出两个异化取向。   一是“一票否决”考核方式的过于扩张。迄今为止,中央红头文件中明确规定的一票否决项,只有计划生育、社会综合治安与信访、安全生产等几项,但在一些地方,甚至连打击黑车、黑网吧都被套上“一票否决”的帽子;   二是某些“一票否决”考核的提出只是为了表明决心和态度,因为没有后续的考核方式与真正的组织部门介入, …【详细】

“一票否决”坏在容易催生不择手段

  “烟酒销售指标”、“精神病指标”、“结扎流产指标”……10月31日,新京报曾盘点了近年来各地频现的“雷人指标”,这些指标本身设置就多不合理,还通过层层摊派,加在基层工作人员身上。另有一些指标,尤其是与官员相关的,本身设置并无问题。但完不成指标往往被“一票否决”,也引发人们讨论。   所谓“一票否决”,就是考核干部的一条硬杠杠,达不到指标要求,就对责任干部的工作全盘否定。虽然它可以强力推动 …【详细】

“一票否决”容易扭曲权力生态

  “一票否决”原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利于突出特定时期的中心工作,容易“集中力量办大事”;另一方面,行政事务繁杂,如果有一项完成不了,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也无济于事,又有失公平。因此,一票否决原则能否发挥其应有的制度效应,关键在于指标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   从现实来看,无疑令人失望。据悉,官员“一票否决制”在我国已实行了30多年,但“一票否决制”不仅没有变得更加成熟和高效,反而逐步退化 …【详细】

“一票否决”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不知从何时起,“指标化管理”被奉为政策执行和政绩考核的圭臬。从积极的角度看,政府的工作千头万绪,其中有一些特别重要的工作需要集中精力做好抓实,设置“一票否决”有利于突出中心工作,增加政令的刚性和威力,保证政令畅通并取得实效。应该承认,“一票否决”在强化官员对某项重点工作的责任意识、抓好某些具体工作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   但是,如果上级考核下级动不动就搞“一票否决”,省市县乡等各级政府 …【详细】

“一票否决”不应成干部考核常态

  近些年,“一票否决”已成干部考核制度中的常用词汇。从贯彻计生政策、提升社会综治水平,到信访维稳、节能减排,“一票否决”制度让不少政府工作在齐抓共管中完成,但也让官员尤其是基层干部为应付考核疲于奔命。这种突出政府部门在特定时期工作重心的做法,曾经在一段时间成为党政部门工作的有力推手,如今却因指标泛化而备受争议。   追根溯源,领导干部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始于1982年的湖南常德。当年, …【详细】

滥用一票否决折射浮躁政绩观

  在招商引资、信访、群众满意度等事情上,一些地区滥用一票否决制,“导致下级不惜造假穷于应付、依上级行政不依法行政等”。而在环保等方面,虽也引入一票否决制,但因“没有组织部门真正介入”,地方很少问责,造成其虚设。知情学者透露,如何科学设置和规范一票否决?中央组织部等已着手调研。   官员一票否决制在我国已实行了30多年。在计划生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大事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践中确实 …【详细】

如何避免“一票否决”成“万能仙丹”

  据报道,一些地区滥用一票否决制,一票否决制“变成了一个筐,个别地方政府想强化哪方面工作,就装到一票否决这个筐里”。有些地方追求形式大于实际,把难于操作的德孝等事项也列入,“一票否决”成了“面子工程”。   毫无疑问,对于一些亟待解决的重要事项,一旦其列入“否决项”,地方或部门及单位负责人就不得不狠抓这一否决项,不敢懈怠。一票否决制自然有利于政令通畅。   然而,一票否决制与生俱来的 …【详细】

根治“一票否决”关键在依法行政

  “一票否决制”这个原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表决时所采用的决策表决制度,近些年被我国各级党政机关和一些企事业单位广泛采用。安全生产“一票否决”、社会综合治理“一票否决”、计划生育“一票否决”、环境保护“一票否决”、信访工作“一票否决”、招商引资“一票否决”……“一票否决”制俨然变成了一个筐,一些地方政府想强化哪方面工作,就装到“一票否决”这个筐里。   客观上讲,“一票否决”作为一种目标 …【详细】

拭去民意否决票上的那层尘霾

  “一票否决制”这一考核利器,似乎越来越像一个万能魔筐,什么都能往里装了。各地频现的“烟酒销售指标”、“精神病指标”等“雷人指标”背后或都有“一票否决”的身影。迫于这种考核压力,一些本就设置不合理的荒诞指标,还被层层分解摊派,强加到基层一线工作人员身上。各种闹剧甚至悲剧,也就在这个分摊执行过程中,缓慢或快速地酝酿发酵了。   梳理发现,各地普遍在中央要求的计生、综治、减轻农民负担、环保、食 …【详细】

 往期回顾

更多 >>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