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张家川事件:法律不是打压舆论监督的工具

  中评社北京9月27日电/发帖少年先抓后放,公安局长竟是有案在身——几天来,甘肃“张家川事件”出现戏剧性续集。基层政府执行政策不准确,而执行者屁股不乾净,会带来什么后果,“张家川事件”做了一次完整展示;“张家川事件”所以成为舆论焦点,除了对被拘未成年人的同情,还与“两高”刚刚出台的打击网络不法行为的司法解释有关,“滥用法律赋予的权力,甚至将其作为拒绝舆论监督的手段”,这正是“张家川事件”的要害。 …【详细】

查看往期舆论参考 >>

沉默张家川

  据新华社22日晚消息,经甘肃省公安厅和天水市公安局联合工作组对张家川县初三学生杨辉涉嫌寻衅滋事案调查核实,决定撤销刑事案件,转为对其行政拘留7日。   这一事件以23日凌晨杨辉获释暂告一段落。一群年轻人通过社交媒体自发参与公共事件,却被当地政府定性为“利用网络平台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7名“违法人员”均为15-18岁的当地年轻人。   9月23日,案件的主角杨辉获释,与外界在 …【详细】

权力在孩子面前更应依法慎用

  连日来在网络上沸沸扬扬的甘肃初中生因发帖遭刑拘案,以9月22日深夜警方将刑案降格为行政拘留案,并于次日凌晨放人而告一段落。   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16岁的初中学生杨某,就9月12日当地“钻石国际”KTV工作人员高某死亡事件,在网上提出强烈质疑,称该KTV系县法院副院长所开(事后该法院方面称该KTV的法人代表为县法院副科级干警的妻子)、“已经过去了三天两夜,警察依然不作为”、“看 …【详细】

张家川事件:拔出萝卜带出泥的闹剧

  甘肃张家川警方刑拘16岁少年事件引起关注后,武威市中级法院官方网站一则消息引起关注:该法院认定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公安局局长白勇强在1995年至2005年期间,以拜年等名义送给天水公安局原副局长史居平人民币5万元。昨天深夜,张家川县政府门户网发布消息称,当天停止白勇强担任的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职务。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刚刚出台的政策,让一名16岁的学生成为了“替罪羊”,一次逮捕 …【详细】

张家川公安局长落马释出额外信息

  张家川县公安局长白勇强被停职,加剧了中学生杨某因网络造谣被拘又被释的后续轰动。一些网民出于对杨某拘留的不满而“人肉”白勇强,找出今年初法院判决书中他向天水市公安局一副局长行贿的证据,证明了他的“带病在岗”。中学生获释而公安局长落马,张家川事件出现戏剧性转折。该县官方称白的停职与中学生被拘案“无关”,这种“越描越黑”的解释只会增加官方的尴尬。   基层政府执行政策不准确,而执行者又屁股不乾 …【详细】

张家川启示,为官者必须“乾净”

  近日甘肃张家川警方刑拘16岁少年一事,在网上激起千层浪,事情的走向也与舆论焦点密切相联。23日深夜,张家川县政府门户网发布消息称,当天停止白勇强担任的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职务。   至此,公众在这场舆论事件中坚持不懈的监督终于有所收获。刑拘事件发生不久,法院曾认定白勇强行贿5万元这一消息就被网友发掘出来。网友向张家川递的“招”不止这一个,包括该贫困县的豪华办公楼等。不过公安局长被停职, …【详细】

张家川问题局长突然被撤更值得反思

  甘肃张家川警方刑拘16岁少年事件引起关注后,武威市中级法院官方网站一则消息引起关注:该法院认定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公安局局长白勇强在1995年至2005年期间,以拜年等名义送给天水公安局原副局长史居平人民币5万元。   因为刑拘16岁初中生发帖造谣,使得甘肃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张家川一时间成为公众舆论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实事求是地说,如果根据日前“两高”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 …【详细】

张家川事件显示:依法治网要警惕“歪嘴和尚”

  发帖少年先抓后放,公安局长竟是有案在身——几天来,甘肃“张家川事件”正在出现戏剧性续集。尽管当地政府表示公安局长的被停职与“少年发帖案”并无关联,然而,这前后几天的抓抓放放,无疑在消解政府公信力,而公安局长被举报、停职,也验证了一个说法,“打铁先要自身硬”。一个自身都犯法的执法者,很难让人相信,不会在其他事件上继续冒犯法律的尊严。   在许多人看来,“张家川事件”之所以成为舆论焦点,除了 …【详细】

“500次转发”止于官方的信息透明

  为使公众更加方便地获取党和国家发布的政策信息,国务院公报已于近日在腾讯网开通了微信。18日,该微信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此前,17日,该微信发出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组成人员的通知》的第一份文件。   “国务院公报”代表着的是国务院,由于信息发布的渠道正规,也就可以用权威化解百姓疑问。有了官方的透明信息,才能减少大V的谣言,才能减少更 …【详细】

法律不能沦为打压舆论监督的工具

  甘肃张家川少年发帖被刑拘事件以当事人杨某获释暂告一段落,但相关的争议并没有平息。   诚如9月25日《人民日报》评论文章《依法治网要警惕歪嘴和尚》所说:“‘张家川事件’之所以成为舆论焦点,除了对被拘未成年人的同情,更多地还与‘两高’刚刚出台的打击网络不法行为的司法解释有关。”在这篇评论的作者看来,“‘两高’司法解释明确了网络诽谤、寻衅滋事等不法行为的适用条件,对一些法律模糊地带做了清晰界 …【详细】

反腐需要为公共言论“赋权”

  近来,中央纪委的一系列网络“组合拳”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本月初,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正式亮相。该网站将第一时间发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办的案件,此外还设置了“廉政留言板”、“每月e题”等互动栏目收集民意,中央纪委表示将积极回覆网友留言。最引人注目的是,该网站连续推出了“走进中央纪委监察部”系列报道,首次向外界详细公布了中央纪委监察部组织机构。这种透明度在中共中央的机构层面无疑是开拓性的。在9月22 …【详细】

张家川公安局长被停职怎成了“半夜鸡叫”

  甘肃张家川警方刑拘16岁少年事件引起关注后,武威市中级法院官方网站一则消息引起关注:该法院认定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公安局局长白勇强在1995年至2005年期间,以拜年等名义送给天水公安局原副局长史居平人民币5万元。23日深夜,张家川县政府门户网发布消息称,该县公安局长白勇强被停职。   23日深夜23时34分,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综合门户网站发出了一条来自张家川县委宣传部的消息:“ …【详细】

网络法治化还需规则先行

  前段时间,“两高”对网络谣言做出明确规定,并根据传播范围采取适当的方式处理。“两高”的“授权”也是“限权”,目的是告别依靠个人意志、行政命令的管控,将“依法治网”进一步纳入“依法治国”的框架。没有政府的法治化,不可能有国家和社会的法治化。对于执法者而言,要求别人守法,自己先要守法;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网络的普及化,更需要规范的法律来约束,这样才能正常有序发展。   “张家川事件 …【详细】

不要急着给“甘肃发帖少年”上光环

  “甘肃张家川县初中生发帖被刑拘”事件经调查核实,22日晚,决定撤销刑事案件,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其行政拘留7日。23日凌晨,杨某获释。   这起事件,谈不上谁的胜利,无论如何,都是只有输家的结局。由刑事拘留改成行政拘留,到最终放人,到底是舆论倒逼下的妥协还是内省后的纠偏,并没有明确的定性。一场风波,莫名其妙地开始,也许要在莫名其妙中结束了。   舆论的目光,开始聚焦在这名重获 …【详细】

 往期回顾

更多 >>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