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十年谈心3268次 “数字政绩”要打假

  中评社北京9月24日电/《福建日报》报道,有个单位的一名同志向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汇报成果,说本单位有一领导十年来找部下谈心多达3268次,显然是在玩数字游戏,而且玩得如此“准确”、如此“惊人”,无疑是在忽悠民众、糊弄督导组。层层作假,级级糊弄,按需报数,皆大欢喜,这是公开的秘密;遏制“数字出官”的造假行为,重要的是改革“数字出官”的政绩考核体系,让数字不再成为炫耀政绩、捞取好处的工具。 …【详细】

查看往期舆论参考 >>

谈心3268次?“征意见”甚于“问成果”

  近日,福建某单位的一名同志向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汇报成果,说本单位有一领导十年来找部下谈心多达3268次。督导组的同志反问:“这个数字是怎么统计出来的?”汇报者一脸尴尬,说不清楚。   领导找下属交心谈心,也是走群众路线的方法之一,当然要作为“成果”向督导组汇报。而汇报成果“要用数字说话”,于是,才有了“领导十年找部下谈心3268次”光鲜数字的出笼。应该说,这个数字虽然有点“偏大” …【详细】

“找下属谈心3268次”的数字从何而来

  《福建日报》近日刊发一篇评论,提及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某单位一名工作人员向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汇报成果,说本单位有一位领导,10年来找下属谈心多达3268次。督导组的同志追问道:“这个数字是怎么统计出来的?”汇报者一脸尴尬,半天说不清楚。   这件事算不上大事,却具有很强的典型性。10年来找下属谈心多达3268次,统计数字精确到了个位,统计的功夫做到这个地步,统计本身的意义几乎超 …【详细】

为何会有“10年谈心3268次”的假话

  近闻,有个单位的一名同志向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汇报成果,说本单位有一领导十年来找部下谈心3268次。督导组的同志反问道:“这个数字是怎么统计出来的?”汇报者一脸尴尬,半天说不清楚。   其实,汇报者的尴尬,并非源于数字作假的耻感,而是没料到听者会较真追问。换句话说,正是因为“算准”了听取汇报者不会提出质疑,汇报者才敢信口开河。在很多时候也的确如此:上级或督查组需要得到直观的数字, …【详细】

“3268次谈心”想要糊弄谁?

  9月21日 《福建日报》报道,某单位的一名同志向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汇报成果,说本单位有一领导十年来找部下谈心多达3268次。督导组的同志反问道:“这个数字是怎么统计出来的?”汇报者一脸尴尬,半天说不清楚。   领导找部下谈心,本是工作常态,至于谈了几次,恐怕是不会有人存心记录的,可这位“领导”却记录了一个庞大又清晰的数字—3268次,且时间跨度长达十年。除非天天有记日记的习惯,除 …【详细】

面对假数字横行 可怕的是没人较真

  福建有个单位的一名同志向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汇报成果,说本单位有一领导十年来找部下谈心多达3268次。督导组的同志反问道:“这个数字是怎么统计出来的?”汇报者一脸尴尬,半天说不清楚。   一下子就看透了光鲜数字背后的问题,这不是因为督导组的同志都是“火眼金睛”,而是这样的数字假得一塌糊涂—领导干部找部下谈心,属于日常性、经常性工作,既不可能自己一个不漏地记录在案,更不可能有专职记录 …【详细】

应给谈心式“数字游戏”打打假

  据9月21日《福建日报》报道,十年来找部下多达3268次,几乎相当于一天要谈一次话,可见这个领导已然将“谈话”作为主要工作。别说他自己厌倦,恐怕别人也听得烦厌了。自然,如此不合常理的数字,在一句“如何统计出来”的反问之下,便会原形毕露,最终以尴尬收场。   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数据注水”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别说汇报工作这些“非正式场合”,就算是统计数据上报这种具有“法律责任”的事,也会 …【详细】

该打板子的不只是“谈心哥”

  近闻,有个单位的一名同志向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汇报成果,说本单位有一领导十年来找部下谈心多达3268次。督导组的同志反问道:“这个数字是怎么统计出来的?”汇报者一脸尴尬,半天说不清楚。   这个领导的“事迹”被媒体曝光以后,被网友戏称为“谈心哥”。很显然,这又是一起典型的“数字造假”。也许正是以前弄虚作假的汇报没被发现和纠正,而汇报的官员和单位还由此得到了上级的肯定与表扬;而一些实 …【详细】

戳破3268次的牛皮应成“常态”

  近闻,有个单位的一名同志向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汇报成果,说本单位有一领导十年来找部下谈心多达3268次。督导组的同志反问道:“这个数字是怎么统计出来的?”汇报者一脸尴尬,半天说不清楚。   当地相关单位的这名同志为什么如此敢“吹”?在于他们没有想到自己十年谈心3268次的牛皮会被戳穿。一般而言,类似的数字“掺假”的太多太多,近乎于习惯和麻木了,一般也是无人说破的。只不过这个单位在汇 …【详细】

由10年谈心3268次说开去

  中秋假期,看到一条比较有意思的新闻:据《福建日报》报道称,在向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汇报成果时,有个单位的一名同志称有一领导十年来找部下谈心多达3268次。督导组的同志反问道:“这个数字是怎么统计出来的?”汇报者一脸尴尬,半天说不清楚。于是有人给“知心姐姐”领导算了一笔账:一年365天,除去周末104天,法定假日10天,一年工作日为251天,十年谈心3268次,此领导平均每天找部下“谈心” …【详细】

莫把3268次谈心仅当数字游戏

  9月21日《福建日报》报道,有个单位的一名同志向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汇报成果,说本单位有一领导十年来找部下谈心多达3268次。显然是在玩数字游戏,而且玩得如此“准确”、如此“惊人”,无疑是在忽悠民众、糊弄督导组。   所以,督导组不应该“反问”了事,而应该追根溯源,弄清3268次是如何来的,为啥要向督导组汇报这个数字……调查清楚相关情况后,建议主管部门对汇报者作出相应处罚。 …【详细】

“群众工作”岂能任由官员“夸夸其谈”

  近闻,有个单位的一名同志向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汇报成果,说本单位有一领导十年来找部下谈心多达3268次。督导组的同志反问道:“这个数字是怎么统计出来的?”汇报者一脸尴尬,半天说不清楚。   在涉事单位的汇报材料中,长达十年的“谈心”,几乎平均一天一次,若真有如此热衷于此的官员,单位内部良好的沟通必定有利于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不过,涉事领导就算真有高频率的“谈心”活动,也没可能统计出 …【详细】

 往期回顾

更多 >>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