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马光远:东欧危机提醒中国调整策略

http://www.CRNTT.com   2009-03-05 08:21:30  


 
  这意味着,中国在危机应对的政策和目标上也应进行重新评估,及时修正药方,实事求是地检讨之前公共政策的得失,并及时启动更大规模的应对预案。如何应对这场危机,以及我们之前提出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显然已经成为“两会”当仁不让的头号热门话题。希望代表和委员能够通过公开的辩论,厘清我们对危机本身的认识,重新去预定宏观目标,并在进一步应对措施上能够达成共识。 

  首先,我们如何重新确定2009年的增长目标。如果我们考察一下人类发生的比较大的金融危机引发的衰退,鲜有两三年就触底反弹的可能,一般衰退的周期平均在5年左右。1929年大萧条,一直到1939年二战爆发;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直到2005年才算摆脱。本次金融海啸史无前例,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显然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超越了想象。在国际货币组织四次下调2009年的增长预期、美国GDP大跌、欧盟经济积重难返、新兴国家进入高危病房的情况下,我们想通过政策刺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确非常困难。我们要重新考虑,如何去保经济,保经济是否一定意味着非要达到8%,需要我们在经济增长的“量”和质上做一个选择和权衡。从政策的出发点看,“保八”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就业,我们是否考虑,在确立一个更合理的增速的同时,实现一个比较好的就业格局,还是依然通过高增速来带动就业。 

  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引出我们的第二个问题,即在全球经济短期复苏的概率很小、中国经济因外需的减少而下滑的情况下,我们无疑将面临在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基础上,出台更大的拯救经济的方案。对于四万亿,大家的担心是,本来我国经济的一个最大问题是产能过剩,投资过高,这种通过更进一步的投资来刺激经济的手段,从我们的政策空间而言,无论是扩大赤字,还是通过其他方式,都是可以考虑甚至肯定会采取的选项,通过进一步加大投资,有可能在经济增长上达到8%的目标,但显然会导致经济本身失衡的情况更为严重。 

  对以上两个问题的最终回答,显然依赖于第三个问题:在宏观政策的目标取向上,我们是着眼于救急,还是下大力气解决经济结构本身的失衡问题,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在当前这种严峻态势下,救急显然是必要的。但是,中国经济困境的最终根源不是外部的,而大多属于我们自身的结构性问题,如果没有一个解决投资、出口、内需失衡的长久方案,即使能够确保经济的短期增长,也可能会面临更长期的调整的痛苦。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