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何亚非:中国的资本输出道路

http://www.CRNTT.com   2015-06-17 06:56:39  


 
  21世纪初,全球经济主导权之争集中在碳交易和新能源市场。1997年《京都议定书》签订后,欧盟、美、日围绕碳交易主导权的博弈一刻未停。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欧美分歧公开化。2012年起欧盟对在欧盟境内起降飞机征收航空碳排放费。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以中国、印度、巴西等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迅速发展,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冲击了金融帝国主义体系,矛盾集中在传统制造业。

  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中国与美欧贸易摩擦急剧上升。截至2013年,中国已连续18年成为遭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和连续八年遭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大多数贸易救济调查来自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

  金融帝国主义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利益冲突更加突出。中国因经济“块头大”、社会经济制度不同,可以预见,西方将在人民币汇率、金融市场开放等方面继续对中国施加压力。新世纪围绕新的全球治理体系,特别是经济、金融治理体系之争将长期存在,并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而日趋激烈。

  中国资本输出体现合作共赢新国际合作模式,有助于构建新国际关系框架

  文章分析,工业革命前1000多年,世界经济重心在中国,唐宋朝达到顶峰。宋朝经济总量占世界GDP65%,元朝占30%-35%,明朝45%,清朝康熙、乾隆、嘉庆年间35%左右,超过欧洲GDP总和。

  清朝后期中国因闭关锁国、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入侵,国力衰落,世界经济重心转移到欧洲和美国。

  金融危机后,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各国都在积极寻找出路,各种区域性双边与多边安排层出不穷。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在G20主导下拉开帷幕。欧元区不断扩大,亚洲外汇储备基金、金砖银行和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一带一路”旗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区域多边金融安排纷纷登场,绘就了减少依赖美元风险和破除美元霸权的现实路径。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资本输出成为国际金融领域亮丽的“风景线”。中国从自身发展经验出发,资本输出将不会走西方金融资本主义的老路,一味追求利润,而是从全球主义出发让中国发展成果惠及他国,真正造福于发展中国家。因为中国明白,只有世界的共同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集体崛起,才会有全球经济的共同繁荣和长远发展。

  中国资本输出为全球货币多元化做出了贡献。中国已与28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总额4万亿元的货币互换协议。人民币开始成为国际储备资产。目前60多国投资了人民币。虽然美国反对,IMF已表示考虑将人民币纳入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英国2014年发行30亿元以人民币计价国债,并将收入用作英外汇储备。欧洲央行也考虑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货币资产。

  中国改革开放积累了丰富的基础设施投资经验,成为第二大对外投资国。中国推动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为亚洲经济腾飞奠定基础。作为亚洲区域多边金融开发机构,与世行和亚开行不同,亚投行重点支持亚洲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具有造血功能。亚投行运行模式是公开、透明、包容的,中国不寻求对亚投行的垄断权利,而是各国协商、合作共赢,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