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新常态:中国经济增长极限?

http://www.CRNTT.com   2015-03-11 09:56:05  


  中评社北京3月11日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这是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对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然而有一种论调认为,新常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已面临极限。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值得探讨。

  辩证认识经济增长极限

  学习时报发表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赵振华文章表示,经济增长是个量的概念,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GDP或人均GDP的增加。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决定于诸多客观因素,要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生产要素供给以及市场需求等多种条件制约,任何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经济增长速度都是有极限的,不可能无极限增长。从世界经济发展史来看,农耕时代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不足1%,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要素的约束条件,随之出现了世界经济增长奇迹,如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工业革命奇迹,也曾经出现过“亚洲四小龙”腾飞奇迹以及拉丁美洲等国家的经济增长奇迹,年增长率达到了10%。改革开放后,中国也创造了世界奇迹,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8%。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连续40年超过10%,这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决定的。

  经济增长有极限的主要原因有:一方面受到各种生产要素供给的制约。经济增长是一系列生产要素有机组合的结果。农耕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生产要素主要是土地和劳动力,人们运用简单工具从事生产,产出量自然受到限制,每年能够有1%的经济增长率就相当了不起。工业化到来,改变了生产条件,突破了生产要素的地域和空间限制,新技术不断涌现,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不少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可以达到10%。然而,随着经济总量日益庞大、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减少、技术进步、能源、环境等约束,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历了一个时期的高速增长之后,便进入了低速增长区间。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库提供的数据,自1980年至2013年的33年间,美国年经济增长率超过4%的只有的9个年份,日本只有7个年份。欧元区自1992年以来没有一个年份经济增长率超过3%。另一方面,受到需求制约。就投资需求而言:欠发达国家或地区有投资需要但无力投资;发达国家有能力投资,但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没有投资需求。就消费需求而言,在一定时期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人们的消费需求难以出现大幅度变化,比如吃饭,每天有三顿饭即可,不可能每天都吃四顿饭、五顿饭。况且还要受到收入限制,即使有消费需要也难以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自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所倡导的“人类征服自然”“向大自然宣战”的模式使人与自然处于尖锐的矛盾之中,并不断受到自然的报复,导致了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人类陷入为增长而增长带来的困境之中,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早在1972年,著名经济学家丹尼斯•米都斯公开发表了《增长的极限》,提出了国民经济的指数增长极限、污染极限、技术的副作用等值得警醒的问题。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经济增长又是无极限的,因为技术进步没有天花板。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加速进步,特别是颠覆性技术频频出现,新的资源、能源不断代替旧的资源、能源,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变换和更新;同时,人们消费欲望又是无极限的,在低层次的消费需求被满足之后,必然产生高层次的消费欲望。因此,世界经济总是在不断增长的,即使遇到经济危机,经济增长呈现短暂停滞甚至负增长,但长期来看,全球经济仍然呈现一条在波动中向上倾斜的曲线。无论是人均GDP还是全世界的GDP总量都会呈现上升态势。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提供的数据,到2012年世界经济总量已经达到72.44万亿美元,人均GDP已经达到10281美元,其中发达国家已经达到38182美元。我们相信,未来世界经济还会在波动中增长。

  从世界经济发展史可以看出,每一次经济增长的极限都被新的增长元素突破,农耕文明时代的经济增长的极限因工业文明融入新的增长元素突破,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的极限又被生态文明时代融入新的增长元素突破,世界经济总是在不断克服旧的矛盾或要素制约中实现新的增长。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