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邓聿文:安倍从强硬立场后退的真实原因

http://www.CRNTT.com   2014-11-11 10:25:06  


  中评社北京11月11日讯/时隔两年后,中日两国首脑借着APEC场合举行了会谈。其实,这是可以预期的,当11月7日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同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长谷内正太郎在北京举行正式会谈,双方达成处理中日分歧和发展中日关系的四项原则共识后,APEC上演习近平和安倍的会见也就水到渠成。

  从中国媒体的报道来看,习近平在会谈中主要强调了历史和军事安全问题,未直接提及钓鱼岛,习指日本只有信守中日双边政治文件和“村山谈话”等历届政府作出的承诺,多做有利于增进同邻国互信的事,才能同亚洲邻国发展面向未来的友好关系。安倍则表示,日方愿意落实双方达成的四点原则共识,将继续坚持以往历届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的认识,并在会后对随行记者团透露,为避免偶发性冲突,建议应尽早建立日中海上联络机制,即海事热线,两国为此“将展开具体工作”。

  某种程度上,习安会及之前确立的中日四项原则共识,是今年APEC会议取得的一项最重要成果,对中日两国而言,它甚至比APEC会议本身还重要。

  中日四项原则共识的内容包括:一是双方确认将遵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各项原则和精神,继续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二是双方本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精神,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政治障碍达成一些共识;三是双方认识到围绕钓鱼岛等东海海域近年来出现的紧张局势存在不同主张,同意通过对话磋商防止局势恶化,建立危机管控机制,避免发生不测事态;四是双方同意利用各种多双边渠道逐步重启政治、外交和安全对话,努力构建政治互信。它使得中日朝着改善关系方向迈出了脆弱但宝贵的一步。

  中日关系在上世纪70年代末建交后走过一段蜜月,但在共同的敌人苏联消失后,两国关系开始进入一个不稳定的发展期。随着中国崛起,中日关系注入了新的内涵,但也孕育着新的矛盾和冲突,并在2010年的撞船事件后急剧恶化。此后不久,两国都换了民族主义色彩更鲜明的领导人,致使双方的矛盾和对抗进一步升级,两国关系坠入冰点,双方领导人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未能正式见面,在国际场合也仅限于寒暄,这在和平时期是极为罕见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