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市场失灵了?

http://www.CRNTT.com   2013-09-27 11:12:51  


知名经济学家 许小年(资料图)
  中评社北京9月27日讯/“从北京到天津,最优策略是开车走高速,而在北京的小胡同里,自行车可能是最佳选择。倘若高速公路上发生车祸,偏离了快速安全的理想状态,你不能因此说‘汽车失灵’,要求政府介入,用自行车替代汽车。同理,自行车雨天滑到沟里,你也不能说‘自行车失灵’,呼吁立法禁止使用自行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许小年近日在经济观察网发表文章“市场失灵了吗”,文章表示,“‘市场失灵靠政府’是研究方法论上的根本性错误,它使人们误以为市场和政府之间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而实际上两者都是配置资源的方式,既有互斥一面,也有互补的一面”。全文如下:

  经济学的研究以现实问题为起点,还是从模型假设出发?刚刚去世的诺奖得主科斯教授始终认为是前者。他自己研究了现实中的企业整合、公共产品(港口灯塔)的供应、稀缺资源(无线电频谱)的配置和权利界定的司法实例,告诫人们要警惕“黑板经济学”即象牙塔中做学问的危险。

  笔者曾被“黑板经济学”误导,在现实经济面前碰了壁,才开始怀疑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经历了削足适履的一番挣扎,最后不得不放弃那些一直被视为真理的经济学教条。这些教条来自精巧的数学模型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似乎具有绝对的真理性,却无法解决现实中的经济问题。

  上世纪末,笔者从学校转到金融业工作,成为投资银行的一名研究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面对的第一个问题竟然是投资银行为什么会有研究部?为什么要雇人研究上市公司?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的“有效市场假说”,证券市场上的价格在任一时点上都等于公司的真实价值,所有的投资者只能赚到平均利润,而不可能利用价格与价值的背离,进行套利操作以获取超额利润,因为“有效市场”上的价格从不背离价值。而研究的目标不正是寻找和买入价格低于价值的股票,推荐卖出价格高于价值的公司吗?黑板经济学家断言:有效市场上根本就不需要研究部!这样一来,研究失去了意义。

  市场为什么是有效的呢?根据标准教科书,“完全竞争”保证了市场的有效性。所谓“完全竞争”需要诸多的假设前提,其中最常见的有以下四项:(1)相同的产品;(2)众多的小厂家,每一家的产量如此之小,以至于没有一家能对市场价格产生显着影响;(3)不存在进入和退出壁垒;(4)完美和对称的信息。阿罗和迪布鲁从数学上证明,满足这些条件的市场是“最优”的,由这样的市场配置资源,可实现效率的最大化。两人因这项证明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非经济专业的读者可能对这些假设感到困惑,从直观上讲,这些限定性条件都是为了防止厂家垄断和“操纵”价格,在“完全竞争”的信奉者眼中,垄断和操纵价格是竞争的大敌,必须彻底排除,才能创造一个理想的竞争环境。担心企业利用独特产品——例如曾经的苹果手机——排挤竞争对手,伤害消费者的利益,所以黑板经济学家规定了假设(1)。企业不能太大,店大就要欺客,就可能用减少供应的办法“恶意抬价”,这就是假设(2)的由来。假设(3)和(4)的用意也是确保平等竞争。黑板经济学家不知道,现实中的竞争正是以垄断和价格“操纵”为手段的,正是以“不平等”为前提的。如笔者在现实经济中观察到的,没有“垄断”和“价格操纵”就不可能有竞争。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