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走向海外 中国企业缺座“信任之桥”

http://www.CRNTT.com   2013-02-12 10:00:57  


  中评社北京2月12日讯/全球最大的公关公司埃德曼国际公关公司日前发布了2013年度中国信任调查报告,其中中国企业在发达国家的信任度仅为19%。这或许为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曲折之路提供了注脚,日渐国际化的中国企业需要一座信任之桥踏上全球化的快车。信任如空气,收益隐形却是生存必需。

  时代周报发表时评人孙兴杰文章表示,中国企业在本国的信任度为79%,在发展中国家为58%,两者都远远高于在发达国家的得分。经济发展水平与信任度之间的关联是显而易见的,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公众关注的焦点往往是企业的产品与服务等运营过程;随着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提高,公众关注的焦点转向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也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善待员工、倾听消费者及其道德透明度等因素成为决定企业信任度的关键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是企业生存所系,因此,在埃德曼信任调查报告中,企业的技术进步等企业自身运营因素所占比重在下降,而企业如何处理与消费者、员工以及社会关系等因素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分量。经济发展水平及其信任度的影响因子的变化都使得中国企业在发达国家信任度处于低位。

  企业,不仅是市场上的盈利性主体,而且是社会组织的重要成员,因此,企业的生存发展需要两种资源,一种是以货币形态呈现出来的资本,一种是以信任形式表现出来的社会资本。政治学家罗伯特•帕特南在《使民主元运转起来》中提出,社会资本是民主制度运行的关键性因素,福山则认为,经济持续繁荣的国度的信任水平是比较高的,换言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社会信任资源的积累。中国企业走向海外,不但需要过硬的技术与低廉的价格,更需要海外公众的信任,这也是基业常青之本。出席2013年达沃斯论坛的两位中国高官在不同的场合都强调了中国企业的责任问题,央行副行长易纲希望在非洲的中国企业关注当地的教育、基建等问题,而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则强调中国公司已经适应国际商业规则,履行透明收购,争取处理与东道国关系等。凡此种种都在于提高中国企业的信任度,积聚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社会资本,搭建国际化的桥梁。

  文章指出,信任,是一种规避风险,简化复杂性的机制,一旦信任关系确立,人们对于未来的预期就是确定的,变化与风险就被克服了。企业不仅是一种成本内部化的组织,也是一种信任网络。首先,企业要在企业主与员工之间建立信任,唯有如此,才能使员工全身心地投入,日本的终身雇佣制与年功序列制虽然僵化,但是却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了一种信任关系,员工的未来取决于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生产面向消费者,只有关注消费者的权益才会赢得信赖,人们购买电子产品时不仅考虑其性能与技术水准,也会考虑售后服务。随着资本流动的全球化,企业并购已成常态,恶意收购不仅僭越了商业原则,也让公众深感厌恶,因此企业需要遵守商业行规,也能够恪守道德原则。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