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对华强硬 美政客以民粹迎合民意

http://www.CRNTT.com   2012-08-09 08:18:00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政府和公众选择政策的出发点有明显差异。政府是国家的“职业经理人”,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家利益需要,是其基本职责。否则,轻则届满后被选民抛弃无法连任,重则任期内也有可能被弹劾。因此,民主政体下的政府,实现国家利益是实现自身利益的前提,民主的好处就在于保障了二者必须统一。 

  但公众就不一样了。常言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普通老百姓没有法定义务为国家利益处心积虑,也不必对政策可能出现的后果担责。由此导致公众在选择国家政策时有两个特点,一是更多地从个人的价值观、信念、感情等因素出发,而不管其是否符合国家利益。比如,在人权问题上,美国公众就明显地主张对华强硬,但美国政府非常清楚这样做的后果,所以在公众期望和实际政策之间,一直充当缓冲阀。 

  公众在政策取向上的第二个特点是利益近视,主要有两方面表现,一是只打自己的小算盘,二是只看眼前利益。比如,在中美经贸问题上,公众一味要求政府对华强硬,要求政府发起各种反倾销调查、在世贸框架内起诉中国、对产自中国的产品征收特别关税等等。他们认为,这样就能降低失业率,给自己带来好处。但对于这样浅显的道理,有着充足智囊支持的美国政府岂会不明白?其实,美国政府非常清楚,如果一味顺从民众的这类要求,必然导致中美爆发贸易战,结果是两败俱伤,也就损害了包括公众利益在内的国家总体利益。 
  
  所以,在美国的政治生态下,真正为国家利益考虑的其实是政府而非公众。但在民主政体下,政客们又不能无视公众的政策诉求,特别是在选举年份。否则,执政者会丢掉乌纱帽,在野者也无缘登上总统宝座。在此情况下,虽然明知公众的政策诉求不符合国家利益——其实从根本上说也不符合公众自己的利益,政客们也只能虚与委蛇,迁就并迎合公众的政策口味。奥巴马与罗姆尼近来竞相标榜对华强硬,就是基于这个原因。 

  其实,政客们非常清楚,民粹主义的政策取向,既不符合国家利益,也不具有可行性。所以,一旦竞选成功,没有一个政客会完全兑现竞选期间的政策承诺。比如,罗姆尼曾经声称,他上任后第一天就把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果真如此,岂不是拿中美关系这个“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当儿戏?这样的总统又岂能履行好职责?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