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台湾大选后的“变”与“不变”

http://www.CRNTT.com   2012-01-18 09:23:57  


 
  一是蓝营久已忽略政治论述的重要性,对于巩固基本盘也始终掉以轻心。蓝营衮衮诸公以教授、学者的理念和方式经营台湾政坛,治国犹如办企业,一切以政绩、民意为依归,设若丑闻爆出,就禁不住风吹浪打。绿营则反其道而行之,在追逐政治理念时,视台独为终身追求的事业,多数是“目的性台独”,当然,若干精英将台独视为追逐本人政治生涯的阶梯,属于“功能性台独”,手段也是相当灵活的,如陈水扁之流,则又当别论。

  二是蓝、绿两营的基本盘的成分差异甚大。一般说来,蓝营民众知识层次较高,经济、社会地位也普遍高于绿营民众,对西方政治理念和规则也有较多的接触,因而对从政人士的要求相当严格。反顾绿营民众,则在素质上有相当大的不同。他们多数人在政治上“认死理”,在观念上往往又是“一根筋”,对于绿营从政人士的道德要求相当低。只要该人在政治上“正确”,则对其公、私德的重大缺陷可以忽略不计。从绿营民众对陈水扁、陈致中父子两人丑闻的宽容,即可略见一斑。

  由此可见,这次马英九胜选,主要原因是在境内获益于中间及浅绿选民对其两岸政策的认同,同时又在境外获益于美国对蔡英文的两岸政策的不认同。

  可想而知,今后即使国民党治理台湾的政绩更上一层楼,即使民进党党魁接连不断地爆出丑闻,一旦大选临近,蓝营参选人获得的选票也不会高许多,绿营参选人获得的选票也不会低到哪里去。主要原因就是绿营基本盘“我自岿然不动”之故。

  马英九在胜选致词中说,“这是我们一条追求和平与繁荣的台湾路线的胜利”;蔡英文在败选致词中说,“我们要完成最后的理想,这条路比我们想象的更漫长”。在此,两人都语重心长地提到了“路”,可见蓝、绿两营都开始意识到决定大选胜负的主要因素,归根结底,不是参选人素质的优劣而是参选人代表的“路线”是否符合台湾选民的期望,尽管这一期望不是永恒不变的。在现阶段,说到底,是台湾多数选民对两党大陆政策的评价,往后则可能是对两党在台湾定位问题上的立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