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推动“协商民主” 聚焦经济民生

http://www.CRNTT.com   2010-08-30 12:04:55  


香港人历来重视经济,经济不振将引发诸多社会问题。
  中评社香港8月30日讯/香港工商专联会会长杨志强今天在《文汇报》发表文章“推动‘协商民主’聚焦经济民生”。作者认为:“本届政府只剩余一年多时间,但施政不能局限在这一年多时间,除了在余下时间致力改善民生之外,发展经济更加重要。本届政府应就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开展大规模的“协商民主”,为下届政府推动经济转型与增添经济新增长点打好基础,这是更有建设性的做法。”文章内容如下:

  “民主”(democracy)是一个外来语,它最早出现于西元前五、六世纪的希腊。“民主”是现代社会最常使用的字汇之一,但是它的意义与内涵却极为分歧-有人认为民主就是“多数决”,是“少数服从多数”;有人认为民主不一定是多数决,而是“各种意见和利益的协调沟通”,民主要求大家“各让一步,彼此妥协”;有人认为民主政治是“人民当家作主”,公共政策必须落实人民的意志;有人则认为“人民的意志”是一个空洞的口号,民主事实上只是不同党派竞逐政治权力的游戏规则;另外,还有些人强调“民主就是选举”,没有选举投票的社会不是民主社会;但也有些人相信真正能带来社会经济繁荣的政府才是民主政府,太多的竞选活动造成社会动荡不安,并不是好的民主政治。诸如此类的说法还有很多。

            “协商民主”的兴起

  就“选举民主”来说,“民主”事实上只是不同党派竞逐政治权力的游戏规则。“选举民主”更多的是把民主理解为投票、选举的过程,几乎把民主简化为选票的统计,难以体现真正的民主精神。鉴于竞争制的政党制度与“选举民主”的诸多弊端,有些学者主张从“以投票为中心”的选举民主,走向“以对话为中心”的协商民主,认为“选举民主”已经不能满足今天人们日益增长的民主诉求。现在的人们希望在政府决策、政府施政、政府监督、社会治理等各个环节上都有更多的参与权。从普通民众到各界精英组成的政党成员都能通过自由而平等的对话、讨论、协调等方式参与公共决策和政治生活,从而为立法和决策赋予更大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西方兴起了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范式--“协商民主”(deliberativedemocracy),被认为是20世纪后期民主理论的一种新发展,也标志着西方民主政治实践进入一个更加精细化的发展阶段。所谓“协商民主”,是指公民、政党或利益集团通过广泛的公共讨论和协商,在追求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寻求并达成各方可以接受的方案。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