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央企红利:与大众无关?

http://www.CRNTT.com   2010-05-18 10:18:13  


 
  事实上,就算是10%的比例已经很低,在法国,国企甚至需要上缴利润的一半。并且,在相关规定中,50亿元以上的红利还可以分三次交清。 

    “金融央企”等并不上缴红利 
 
  其实,上缴红利的央企并非全部央企,仅仅是国资委所监管企业和中国烟草总公司。而在广义上,央企还包括其它两类:一是由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监管的企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金融央企”,二是由国务院其他部门或群众团体管理的企业,属于烟草、黄金、铁路客货运、港口、机场、广播、 电视、文化、出版等行业。所以在试行办法出台之后,也有人质疑“金融央企”为何不在此列。对此,有人认为,金融央企不存在暴利现象,并且资金缺口大。但是我们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它在2009年净利润为1285.99亿元。而在房地产市场屡有作为的中信集团2009年的净利润也有189亿元。 
 
    按国际惯例,红利之外,垄断行业还应交“垄断税” 
 
  目前,中国石油的国内原油产量占全国的57%,天然气国内年产量占全国的80%,炼化产品占据了全国4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中国移动控制着4.57亿户的移动通讯。全国发电量的55%,民航运输周转量的82%,水运货物周转量的89%,汽车运输周转量的48%,高附加值优质钢材的60%,水电设备的70%,火电设备的75%,全是由央企提供。央企在这些领域的垄断优势,正是其巨额利润的真正产生原因。在国外,实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对这些垄断资源的企业征收特别收益金,这部分资源其实是全民所有的,所以利润理应收归全体国民所有。 

  红利分配:央企内部的洗牌游戏

    总体事实:上缴红利只在央企“内循环” 
 
  2007年,相关办法正式出台,规定上缴红利的用途主要有三个:(1)资本性支出;(2)费用性支出;(3)其他支出,即用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 
 
  事实证明这个排序和最后的分配情况是相符的。在财政部5月11日刚刚公布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情况》中,2007~2009年,共收取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1572.2亿元,而资本经营支出达1553.3亿元,主要用于国有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央企业灾后恢复生产重建、中央企业重大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境外矿产资源权益投资以及改革重组补助支出等。也就是说,三年间,仅有区区18亿元左右可能是用于社保等项目,绝大部分还是又分给企业去内部消化了。 
 
    2008年,约有一半红利用于“照顾”“困难户” 
 
  2008年央企上缴的547.8亿元红利,主要三大用途,49%用于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点中央企业新设出资和补充国有资本;36%用于支持特大自然灾害中损失较重的中央企业灾后恢复重建;15%用于推进中央企业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等方面。 

  当时,由于金融危机,国有航空公司和电力公司经营出现困难,它们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重点照顾对象”。三大国有航空公司和五大电力公司均获得了巨额注资,其中,东航分两批共获注资额度70亿元,南航获得30亿。结果,在注资的带动下,三大航空公司和已经上市的电力公司,股票都一路飘红。其实,五大电力公司属于需要上交10%红利的一类企业,三大国有航空公司则是属于需要上交5%红利的二类企业。这让人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所谓央企红利,不过是央企内部的利润再分配,效益好的企业去贴补效益差的,和出资人倒是没有多大关系了。对此,有人戏称,各大央企如同有关部委的儿子,妈妈用大儿子给的钱去贴补小儿子,再正常不过。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