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评专论:创新增长成世界主要国家普遍共识

http://www.CRNTT.com   2016-09-07 00:24:24  


 
  创新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创新不仅包括科学技术创新,同时还包括文学艺术创新,不仅包括国家治理模式的创新,同时还包括社会自治组织的创新。创新涵盖生产力各个要素,包括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创新是一个发展理念,创新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具有发展前景的重要指标。凡是创新指标相对较好的国家,往往都是最稳定的国家,反过来,凡是创新指标相对较差的国家,往往都是最不稳定的国家。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根本原因就在于,创新可以增加财富,创新可以解决矛盾,创新可以协调关系,创新可以减少竞争。创新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可以在科技突破和生产要素组合变化基础之上,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或者新的产品或服务,从而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创新可以有效地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可以在财富快速增长的基础之上,缓解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解决政府财政困难的问题,克服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创新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生产要素的组合,可以在更高的领域实现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

  公司制度的出现是一种创新,合作社的发展也是一种创新,制度的创新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竞争,制度的创新可以避免恶性竞争。科技创新可以促使财富的增长,而制度创新则可以提高财富分配的效率。创新几乎是解决人类文明发展一切问题的钥匙,只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那么,就一定能克服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困难。

  为了解决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 2005年联合国提出了普惠金融的概念,孟加拉国著名银行家穆罕默德尤努斯通过创办提供小额贷款的穷人银行,让偏远乡村的妇女获得重要的生产要素,通过发展小本经营,逐渐解决温饱问题。这是著名的金融创新。中国充分贯彻落实联合国发展计划,借鉴孟加拉国等国家的经验,在20国杭州峰会上提出了普惠金融发展计划。中国希望借助于金融创新特别是普惠金融创新,解决发展中国家资金不足的问题,帮助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尽早摆脱贫困,走上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

  创新不仅仅是个人行动,创新也是集体的行动;创新不仅仅是民间行动,创新同时也是国家行动。过去那种依靠天才灵感实现科技重大创新的时代早已过去,创新必须依靠集体的智慧。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必须解决政府制度供给问题。科技创新、制度创新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如果政府在制定国家发展政策过程中限制思想的表达,没有为社会发展和思想交流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那么,科技创新也就无从谈起。中国近些年来虽然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显着成绩,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非常大的距离。究其原因就在于,中国缺乏科技创新的良好教育环境。中国大学数量和学生规模全球第一,但是,中国大学的科技创新却乏善可陈。究其原因就在于,中国大学管理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大学不仅实行统编教材,千篇一律,而且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要求必须使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必须按照统一的教学进度进行教学,甚至采用统一的试卷进行毕业考试,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中国大学仍然停留在僵化的管理模式基础之上。这样的大学不可能培养创新人才,这样的大学也不可能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贡献。笔者曾经对30多所高等院校的马克思主义教师进行访谈,发现他们所面临的共同困境就在于,无法根据自己的研究心得,自由地讲授马克思主义,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必须按照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表述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教科书提供的观点未必都是经得起历史和现实检验,教学大纲所提供的教学内容未必都真正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提出的理论规范。由于大学实行的是格式化教育,大学毕业生知识结构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大学之间同质化竞争现象非常严重,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解决中国大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彻底改革中国大学管理模式,鼓励各个大学根据教师的特点和学科优势,独立自主地增加或者减少教学的内容。笔者曾经多次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交换意见,认为在大学改革过程中既要加强评估,防止一些大学滥竽充数,同时又要强调大学改革的自主性,允许各个大学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自主确定专业发展方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良好局面,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大学自主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让中国的大学教育真正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现在中国教育部正在开展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彻底取消过去那种统一教学评估模式,鼓励各个大学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设置特色专业,并且根据市场需要调整教学的内容和专业发展方向。所有这些改革都将为我国科技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大学将会屹立于世界优秀大学之林,中国大学毕业生将会成为市场的“抢手货”。笔者曾经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建议,中国未来应当培养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自我管理水平的高等院校,政府的教育财政经费应当主要用于资助职业技术院校,鼓励全国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设立职业技术院校,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