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稳增长初见成效

http://www.CRNTT.com   2016-04-12 08:08:44  


预计从本周的新数据中我们将能看到久违的实体经济复苏态势,看到稳增长政策带来的初步成效。
  中评社北京4月12日电/本周,今年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将密集出笼。联系到此前已经出来的一些宏观数据,预计从本周的新数据中我们将能看到久违的实体经济复苏态势,看到稳增长政策带来的初步成效。

  经济参考报发表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文章分析,具有领先意义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已于本月初率先发布。数据显示,制造业景气在连续7个月处在收缩状态后,于今年3月明显上升至扩张区间。结合产能利用率等高频数据来推算,今年3月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将会比今年前两月明显加快,这反映出实体经济增长状况的改善。

  带动实体经济增长加速的是投资的复苏。今年一季度,受益于地产去库存政策的利好,地产销量显着回暖,并引导地产投资增长加快。而随着今年两会上所布置的各项重点建设项目的落地,以及财政货币政策的逐步发力,基建投资预计也会在3月明显改善。地产和基建两大投资龙头的复苏,正给实体经济增长带来越来越明显的托底作用。

  因此,尽管一季度中国GDP增速可能因为金融行业增长的放缓而小幅低于去年四季度,但增长结构将呈现实体经济走强,金融虚胖消减的积极局面。去年,因为股市泡沫带动资本市场交易量急剧扩张,金融行业GDP增速曾于去年二季度一度冲高至接近20%的高位。但同时,第二产业(工业加建筑业)GDP增速却因为“融资难”而走低至不足6%的低谷。显然,这种“实弱虚强”的增长格局绝非理想,也注定不可持续。从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股市异常波动影响的逐步显现,金融业增速已开始大幅下滑,并给全社会GDP增长带来很大下行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中国实体经济的复苏一定程度上对冲了金融减速带来的压力,为中国实现6.5%以上平稳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尽管今年一季度GDP增速预计只有6.7%,比去年四季度低0.2个百分点,但要对其做正面评价。

  随着实体经济增长的复苏,中国面临的通缩压力也在相应减轻。预计PPI同比跌幅会在今年3月份进一步收窄,而CPI同比数字则会在猪价和菜价的推动下进一步上扬。不过,尽管今年3月CPI数字预计会创出2014年下半年以来的新高,但其上升仍然主要由食品方面的短期因素所造成,不具有再进一步大幅上涨的动力。所以目前通胀仍然不是问题,而所谓经济停滞、通胀高企的“滞胀”现象更不会发生。

  文章认为,整体来看,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将呈现实体经济复苏,金融虚胖减少,通缩压力缓解的可喜局面。在这背后,稳增长政策功不可没。但我们必须看到,经济增长的复苏势头尚不稳固。而部分城市房价的快速上升也已开始引发各方不安。在这样的情况下,稳增长政策需要在基建投资方面进一步发力,以维系来之不易的复苏势头。

  而从更长期视角来看,稳增长要打持久战,绝不能因为经济短期的复苏就松劲。因为那样不仅会让复苏趋势迅速夭折,也会对中国长期增长信心带来巨大打击。进入“十三五”,在小康社会目标的激励下,各方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悲观预期已有所改善。但仍有不少人认为当前的稳增长政策还会像过去一样,只是短期权宜之举,稳一稳之后,政策还会放任经济增速继续创新低。如果的确如此,那么伤害的将不仅仅是中国短期宏观政策的声誉,还将动摇国内外对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心,加大未来几年宏观调控的难度。因此,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稳增长政策需要持续稳定发力,绝不可将今年一季度来之不易的复苏局面付之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