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三大要素趋于不利 供给侧如何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6-04-08 08:05:19  


  中评社北京4月8日电/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6年中央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是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并围绕解决重点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瞭望智库刊登特约研究员贾康文章称,此前,“供给侧改革”早已成为了全社会热议的高频词。其源头,在于国内供需结构长期失衡,需求侧“反周期”总量调控已无法完全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

  其实,供给侧的认识分析虽比需求侧远为复杂,但涉及的问题最重要的莫过于其五大动力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科技创新和制度。

  数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正步入“新常态”,社会发展从满足基本需求的低收入阶段,进入了须满足更高层次需求的中等收入阶段,劳动力、土地、资本这三大动力已明显衰退——人口红利下降、土地开发成本激增、各类资金总量充裕却“无路可投”,并且投资效率偏低。

  这三大供给侧动力要素都在趋于不利,那么这一场事关国家未来的供给侧改革,应该如何进行?

  1 劳动力要素支撑力衰减

  文章介绍,发达经济体的成长经验表明,在一国经济发展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有效的制度、管理规划供给和科技创新,将部分取代其他三大要素,成为经济增长新的重要支撑力来源。

  为引领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升级版”中高速增长平台,更是亟待有效的制度供给来解决攻坚克难解放生产力的问题,因而优化制度供给是这场改革的先行军和“关键一招”。

  与此同时,政府还须承担起规划责任,解决基层企业、机构和个人以“试错”方式解决不了的国土开发顶层规划问题,向有着丰富经验的发达经济体学习,做到规划先行、多规合一。比如,当前中央与地方政府所倡导的建设良好蓄水排水弹性的“海绵城市”,就可以借鉴19世纪巴黎地下水道等的通盘规划方式与经验。

  制度、规划基础上,前述劳动力、土地和资本三大要素中的劳动力支撑力衰退问题,首先值得重点讨论。

  人口红利在中国经济发展前期,曾扮演了重要支持角色,但近年来这一支撑力明显滑坡——人口红利不断下降、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

  1979年以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区域和工业领域涌入,低廉劳动成本比较优势为中国经济注入了一股强劲的发展动力。但近年来,经济发展出现所谓“刘易斯拐点”,社会适龄劳动人口以每年数百万的规模减少,各地相继出现了民工荒、招工难和用工贵等现象。

  一方面,“用工贵”表明中国人民群众特别是低端劳动者收入水平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原先充裕的适龄低廉劳动力供给优势,正在迅速丧失。

  与此同时,中国人口结构老龄化加速。一些研究表明,中国将在“未富先老”后又于接下来的5-10年内步入超老龄社会。考虑到人口基数与结构变化是决定国力和长久国运的重要因素,中国的人口控制政策已到了非调整不可的时候,五中全会“放开两孩”后,还需有接续的适当鼓励生育的措施和提高人力资本质量的战略举措。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