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2016 中国经济双重调整攻坚之年

http://www.CRNTT.com   2016-01-03 08:38:01  


2016年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双重调整的攻坚之年、阵痛之年、谋求突破并最终走向决胜之年。
  中评社北京1月3日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中国高层定调年度经济政策的常规性会议,但今年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寻常。从借助市场机制完成周期与结构双重调整要求而言,新的改革组合措施很有必要势在必行。结构性改革会伴随阵痛,然而将为中国经济新周期新结构浴火重生奠定基础。2016年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双重调整的攻坚之年、阵痛之年、谋求突破并最终走向决胜之年。

  结构性改革新政不同寻常

  上海证券报发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卢锋文章表示,依据官方会议新闻稿,2003年以来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来年工作任务,最少五项最多八项,前三项任务为决策层最看重。2003-2012年十年间要务之首一直是有关加强改善宏观调控内容。第二项任务有九年部署“三农政策”,另外一年是结构调整。第三项任务有九年部署结构调整,一年是“三农政策”。 经济政策重视“结构调整”,不过“宏观调控”与“三农政策”处于更优先地位。

  十八大以后决策层经济政策方针随形势变化呈现动态演变趋势。例如2013年与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设定前三项政策要务,有关“保证粮食安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较多体现出延续性,“防控债务风险”、“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现培育新增长点”等,则更多体现经济周期与结构调整在政策层面的反映。

  今年政策重心进一步调整。12月18-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阐述“五大政策支柱”,专门部署全面深化改革与扩大双向开放工作,确认“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主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中国经济的双重调整

  文章分析,为什么近年来中国经济政策重心明显转变?如何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政内涵?中国经济决策以联系实际与问题导向为原则,目前中国经济处于新一轮周期与结构调整关键阶段,结构性改革是主要借助市场机制推进周期与结构双重调整的关键举措,有望发挥助推新周期与新结构破茧而出的“助产士”作用。

  从改革时代经济周期涨落背景看,中国目前处于第四次下行调整底部。由于扩张期产能过剩形成背景不同,通胀形成机制不同,失衡调整路径不同,本轮调整时间更长难度更大,结构调整也面临新挑战。要素价格上升与本币实际升值“内挤外压”倒逼劳动密集型行业转型,需培育足够体量规模的新增长动能才能走出低谷。钢铁等重工业部门集群外延扩张接近峰值,它们在早先下行调整阶段先行回升推动周期转换主引擎功能显着弱化。

  不过,本轮双重调整也存在有利条件:一是近年来就业与民生形势总体平稳,工资与居民消费维持可观增长;二是贸易条件持续改善,2012-2014年贸易条件指数值提升20%,考虑贸易条件后2012-2014年“国内总收入(GDI)”增速分别为8.6%、7.9%、8.1%;三是借助发展阶段优势,十多个中西部省区市经济增速高于全国中位数,3-4亿人口区域“弯道追赶”有助于“区域协调发展”。

  过去几年调整周期失衡与推动结构转变总体取得阶段性成效,然而目前仍处于双重调整最困难阶段,走出调整隧道最深部位仍需更大努力,结构性改革有望对完成双重调整并向新周期与新结构转换产生牵引推动作用。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