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廉德瑰语中评:中日改善关系的步伐没有停歇

http://www.CRNTT.com   2015-11-03 00:06:49  


  中评社香港11月3日电(记者 杨犇尧)中断三年半以后,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日前在首尔召开,会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还应约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进行双边会晤。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副主任廉德瑰就此接受了中评社记者专访。

  历史问题不再是目前中日的主要障碍

  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发表了《东北亚和平与合作联合宣言》,三方同意“正视历史”处理敏感问题,并宣布下一届峰会将于明年在日本举办,而在中日领导人的双边会谈中,双方同意恢复高层经济对话和外长互访。

  廉德瑰回顾了中日关系这一年来的发展,他表示,中日关系回暖是以2014年年底在北京达成四点原则共识作为开端,经过一年多以来的发展。速度虽然不算快,但是在稳步前进,2015年的中日关系没有倒退。

  “年底在马尼拉APEC进行‘习安会’的可能性不太大了,但我认为,目前会谈能达到总理级别已经很不容易。”
  
  三边对话中李克强直言不讳地谈及历史问题,重申朴槿惠所提“正视历史”原则,李克强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三国合作进程在过去三年受到妨碍,希望三国总结过去,把握让政治安全与经济发展两个轮子一起转。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安倍在记者会上对历史问题只字未提,只说在会上强烈请求韩中首脑解决朝鲜绑架日本人问题。

  对此廉德瑰解读称,慰安妇议题是韩日双边的核心议题,朴槿惠通过“正视历史”原则要求安倍明确表态,但在中日关系方面,历史问题已经没有像过去那样对立,从安倍今年四月的万隆讲话、美国会山演讲及至今年8月14日的战后70年讲话,虽然,传媒对安倍之于历史问题的表态细节仍有批评,但可以观察到安倍的态度在逐渐转变,同时,中日改善关系的步伐没有因此而停歇。

  “尽管安倍今年的讲话中没有提到‘侵略’和‘道歉’,但可以看到,双方的领导人最后还是见面了。”

  “安倍对历史问题的表态细节已不是中日双边会晤和双边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廉德瑰对中评社记者表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