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王春丽:台商投资区应重点对接福建自贸区

http://www.CRNTT.com   2015-08-05 00:10:24  


  中评社香港8月5日电(记者 张爽整理报道)福建社会科学院亚太所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王春丽在第六届台湾研究新跨越学术研讨会上发言。他指出,台商投资区的未来发展是与福建自贸区的发展紧密联系的,台商投资区应作为对接福建自贸区的重点区域,并在提升自我发展的基础上,带动福建其他区域的共同发展。但是,福建台商投资区仍存在一些问题与困境。

  王春丽介绍了福建台商投资区的现状:截止2014年,6个台商投资区批准规划面积135.92平方公里,累计已开发面积为150.52平方公里,共实现生产总值1708.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90.1亿元,税收收入320.4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77亿美元,外贸出口143.7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77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73.7亿美元,分别比2013年的生产总值增长9.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8.6%、税收收入增长17.3%、外贸出口增长10.9%。

  但是,王春丽指出,福建台商投资区仍存在一些问题与困境。第一,在福建台商投资区,台企集聚程度不高,示范作用无法体现。根据国务院的最初定位,台商投资区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突出对台产业招商,使其成为闽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和先行区域。但就目前情形来看,台商投资区内台资企业集聚程度不仅不高,还呈现出同步下降的趋势,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无法体现。

  其次,王春丽认为,政策创新力度有限,对台优势难以发挥。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不断改善,特别是2010年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地寻求对台招商引资的政策亮点。反观台商投资区,其政策的亮点却不明显。受限于既定的国家级技术开区区的政策框架,台商投资区的政策创新力度有限,难以形成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抗衡的竞争优势。

  第三,王春丽说,整体产业水平不高,难以形成两岸对接格局也是福建台商投资区存在的问题。从6个台商投资区的区域分布和自身条件来看,无疑应该成为福建实施“两规划一方案”的着力点,成为两岸产业对接的先行区和集中区。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虽然6个台商投资区都制定了产业规划,确定了项目准入条件,引进了一批优质项目,初步形成主导产业。但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项目,尤其是台外资项目比较少,新能源、新材料、网络技术等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

  王春丽还就福建台商投资区转型前景与路径提出了建议。他认为,在体制机制上,可与“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接,把台商投资区整体升级为福建自贸区的辅助区或外延区,具体承接自贸区内台资企业的产品制造、加工等;在行政管理上,可与“台湾新竹科技园、内湖科技园”对接,通过前期委托(台湾)管理、后期(闽台)共同管理的模式,使台商投资区真正成为独具特色的对台合作区;在相关政策上,可与“两岸两会协议”、“两规划一方案”、“泉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等对接,使台商投资区成为落实各项对台政策的集中区。

  (来源:第六届台湾研究新跨越学术研讨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