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万亿债务置换 “拆弹”中国经济

http://www.CRNTT.com   2015-04-14 12:29:48  


低估地方债务蕴藏巨大风险(漫画)
  中评社香港4月14日电/地方债务一度被视为中国经济的“定时炸弹”,而3月份推出的万亿债务置换计划则被赋予了“拆弹”的意义。但情况并没有这么乐观。

  《南风窗》杂志刊文称,债务置换的本质,可以看作是利用中央政府的强大信用,让银行对地方进行暂时的“妥协”,但“妥协”必然会产生成本,那么谁是成本的承担者?金融界担心,市场将无法消化突然置换出来的万亿债券,而普通人则看到中央银行可能“放水”对自身资产价值的威胁。种种推测或忧虑,改变不了这个现实:在经济下行、地方财政日益困窘之时,天文数字的地方债肯定还不了,那么想个成本最低的“解法”或许是最不坏的选择。

  中央政府、银行系统和地方政府,这是保证中国财政金融体系稳定的“三脚架”,而地方债务也是一种“三角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单纯地改革某一方面的关系,只能缓解债务问题的燃眉之急,而非财政积弊的治本之策。那么,路该怎么走?

释放货币?

  在任何地方,一个让所有相关方都受益的利益调整方案显然是不存在的,万亿地方债务置换更是如此。

  3月8日,财政部发言人表示,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近期已下达地方存量债务1万亿元的置换债券额度,允许地方把一部分到期的、高成本的债务转换成地方政府债券。由于后者的期限更长、利息更低,计划也因此被看作是中央向地方伸出的“援手”。经匡算,计划实施后,地方政府一年可减少利息负担400亿至500亿元,而还本时限也被推迟到了7至10年之后。

  另有消息称,在首批1万亿的额度之后,财政部还会推出2万亿的“后续计划”,即总共会有3万亿的置换额度。而据国家审计署此前的审计结果,2015年,地方政府负有“偿还”、“担保”和“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到期规模约2.8万亿。换言之,3万亿刚好可以覆盖这个数字。不过,“后续计划”尚未得到财政部的公开确认。

  穆迪评级成员、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的执行副总裁闫衍对《南风窗》记者说,债务置换是应对债务问题的“常用做法”。中国地方政府负债的期限普遍较短,其中的信托负债占地方债务存量的20%左右,他们的期限在1至3年之间。闫衍认为,地方债务的第一轮偿债高峰会在今年5月到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