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蒋晓云:没办法接受胡兰成这种汉奸加薄情郎

http://www.CRNTT.com   2013-12-25 14:26:13  


蒋晓云旧照。
  中评社北京12月23日讯/“他做汉奸做得那么理直气壮,汪精卫都没有那么理直气壮,还辩解说和蒋介石是有协议的。他说自己一生多得英人相助,他还真是没什么报应。胡兰成的文字没有广为流传我觉得是好的,中国已经够混乱了。”台湾作家蒋晓云如是说。

  以下是上海《外滩画报》韩见的文章《专访台湾作家蒋晓云:没办法接受胡兰成这种汉奸加薄情郎》:
    
  近些年,不喜欢台湾文学几乎成了文学青年中的“政治不正确”,因为它“传承了中国文学的伟大传统而从未被打断”,它字斟句酌、细腻幽微,是最精致美丽的中文。然而很难找到一本台湾小说,不是因为这些大道理才“好看”,而是野心藏在明白易懂的文字背后、简简单单让人手不释卷的好看。蒋晓云的《百年好合—民国素人志》是个例外。

  蒋晓云笑称自己曾是“台湾文坛一姐”,30 多年前,才 20 出头的她刚一出道,就凭短篇《掉伞天》、《乐山行》以及中篇《姻缘路》,三度荣获《联合报》小说奖。父母却觉得当作家这条路不够有保障,鼓励她出国读书。“夏志清那时候跟我说,你去做官太太呀,那样就可以写小说了!可是靠嫁人我是不大能接受。”于是她用自己写作的稿费和奖金去美国读了和写小说毫不搭界的统计学,毕业后在外企工作,做到颇高的职位,就此在台湾文坛消失了 30 年。

  用蒋晓云自己的话说,虽然这么多年来生活、工作都很圆满,“但心里有个因子终将骚动”。55 岁时,她所在的公司和另一家公司合并,她便主动“被资遣”,过上了退休生活。“退休之后完全没有耽误,拼命泄洪,像个话痨一样。”
在美国给大公司打工的 30 年,蒋晓云没有用中文写作的机会,“30 年像是没过一样,所以有人说我写得很古典”。现在回到台湾,她发现当年的“小朋友”,现在都是人物了:“我以前看到吴念真的时候,他都不说话的,没有听他讲过一个字,我也没听过张大春说话。”

  所谓“民国素人志”,写的是经历过“中华民国”,又漂散到世界各地的普通人的故事。蒋晓云写这本书的念头由来已久,她试图把从亲人和朋友那里听来的旧事与当年的时事糅合在一起,在讲述个人命运的同时反映大时代的变迁。小说的开场写了一个百岁老太太的寿宴,老太太解放前住在上海,家族经营着举国闻名的企业,寿宴上来了很多人,彼此不是沾亲就是带故。全书的结构就从这寿宴展开,12 个短篇虽然各有主角,每个主角之间却都相互牵连。“人生的事情很难料,走过很多地方,长了很多年纪之后,会发现很多巧合。”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