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谢明辉:两岸共建防灾救灾救难机制

http://www.CRNTT.com   2009-09-03 00:42:32  


谢明辉建议两岸防灾救灾救难机制要本于人道救援立场出发,不要有太多政治联想。
  中评社台北9月3日电(作者 谢明辉)台湾为一位于西太平洋之小岛,由于板块的挤压,使得台湾的地质及地形具有多样性及珍贵性。台湾的主要灾害,大部分是由地表的自然作用所引起,因台湾位于台风路径要冲,及欧亚大陆板块和菲律宾海洋板块的接触带上,使得台风及地震成为威胁台湾地区最严重之天然灾害。这次莫拉克台风造成台湾南部严重灾情,生命财产损失重大,因此面对台风、水灾等天然灾害变化剧烈且难以预测,此时更应重建台湾的防灾救灾救难机制。

  两岸关系自去年“马总统”上任以来,逐渐朝向和平之路发展,在前三次江陈会中,已完成了“九项协议,一项共识”,分别为两岸海空运直航协议、大陆观光客来台、金融合作协议、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等。中国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也于今年八月六日透露,第四次江陈会将于年底在台举行,此次会谈内容以两岸农、渔业合作、避免双重课税及投资保障来进行研讨,陈云林也指出,两岸其实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待我们共同解决,因此可将较重要且急迫之议题于第四次江陈会谈中提出讨论。

  而由于这次莫拉克水灾造成台湾南部严重灾情,在此建议可在第四次江陈会中,针对两岸对于刻不容缓的共同防灾救灾救难机制,提出来讨论并达成共识。台湾竞争力论坛国际战络组召集人台湾大学政治系张亚中教授于8月24在中评社发表“建立两岸民事安全机制刻不容锾”,本人深表同感。因此,本文以“建构两岸共同防灾救灾救难机制”为题,探讨建立两岸共同防灾救灾救难机制需注意事项及未来可朝哪些方向进行讨论。

  建立两岸共同防灾救灾救难机制需注意事项

  在这次莫拉克水灾发生后,国台办发言人曾表明,面对突发之自然灾害,两岸应在灾害预警、急难救助及灾后重建方面重建互助机制。“行政院长”刘兆玄在八月十九日指出,其实在灾害发生前,两岸就已有讨论过救灾及防灾方面之合作,与如何建立防灾体系。由此可知,在这次水灾发生前对于建构两岸共同防灾救灾救难机制,就已受到部分政府单位重视,并已进入研讨阶段,不过受到政治、法律及执行上困难,目前尚未讨论出进一步的结果。因此希望在第四次江陈会中,可以对于两岸共同防灾救灾救难机制讨论出一个可执行的方案,并尽快实施,以减轻已发生及未发生之天然灾害所带来之损失。

  在推动两岸共同防灾救灾救难机制的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有:

  (一)一般而言,当大陆对台湾发生天然灾害进行援助时,大都会以海基会作为对口,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捐赠物品都会先送至海基会,因此海基会在未来两岸建构共同防灾救灾救难机制协商的同时,必需建立出一套标准的机制,及标准的步骤。举例来说,当天然灾害发生时,对于大陆所提供的人员、机器及物质,对口是否还是海基会? 当海基会收到这些救援物品时要再转给哪些救灾单位? 因此,在这部分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清楚的步骤,以减少传送救灾物品到灾民手中的时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