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沈金浩:台湾国民党大败的启示

http://www.CRNTT.com   2014-12-04 09:13:26  


  中评社北京12月4日讯/台湾11月29日九合一选举,以国民党大败民进党大胜告终,不仅选前民调落后的台北、台中果然国民党落败,连较有胜算的桃园吴志扬也落选,而国民党中形象最清新,选前民调领先百分之二十几的朱立伦,面对实在说不上有什么明显优长的民进党老将游锡堃,在新北这个全台选民最多的都市,竟然也只赢了一万多票。这样的结果,不能不说多少有些超出多数人的预料。

  这样的结果说明了什么?笔者认为,这一选举结果至少可以给人们七点启示:

  一、马英九以“不统不独不武”讨好选民无用。马英九上台后,在两岸关系上提出“不统不独不武”原则,笔者觉得这是不智的,原因是,“不武”不是台湾方面说了算的,是两岸关系情势说了算的;而明确讲不独,绿营民众讨厌他;明确讲不统,大陆政府、民众及台湾的统派不高兴,所以“三不”虽然可能稳住了一点儿中间选民,但支持绿营的人,绝不会因你讲“不统”就支持你。而中间选民本身摇摆,当你其他方面被诟病之事多了,那么“三不”就是个三不靠谱的政策,中间选民一点也不买你的账。

  二、两岸关系牌未必有用。国民党在台北的大败,连胜文的所谓权贵形象可能是一个方面,但这显然不是问题的全部,甚至不是主要部分,因为连战在两岸关系上的声望在台湾是首屈一指的,如果蓝营的人,特别是新选民在乎两岸关系的话,那么即使不那么欣赏连胜文,考虑到连家在两岸关系上的能量,也应该支持连胜文,而事实不是。

  三、蓝营后代未必蓝。连胜文在台北的失败,也可看到选民结构变化的效应。随着入台国民党的孙子辈人物在选民队伍中的比率不断增加,以及许多台北以外的年轻人到台北工作,人们想象中的台北蓝绿版图实际上已不是那么回事了,除了南台湾来台北工作的以外,蓝营的第三代们在观念上也未必继承祖父辈,他们对大陆没有感情,没有乡愁,对统一有兴趣的人比率很低。

  这种情况,在入台第二代段宜康、王世坚等人身上已经表现出来,像龙应台这样的人,都讲“别跟我说血浓于水”。所以蓝营在选战造势过程中仍用统独、蓝绿来催票,打动不了多少年轻人,不仅没有多少正面作用,或许还有负作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