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姚洋:追求新加坡模式会破坏经济活力

http://www.CRNTT.com   2013-11-25 08:55:39  


 
  事实上,从现在开始,中央政府将接管社会保障支出,成立全国统一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险(放心保)系统,同时退休年龄将逐渐提高。目前,女性退休年龄是50岁,男性是55岁以全球标准来看显然过低,且考虑到中国人口迅速老龄化的趋势,这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国有企业的权力还将受到其他方式的削弱。政府限制新竞争者进入经济各个领域的权力将大大受限,官僚主义繁文缛节也将遭到大力削弱,这将极大地降低国有企业对创新的制约作用。

  金融自由化也将得到深化,受益最大的将是创业企业和民营企业。除了承诺汇率和利率自由化外,三中全会最终文件还要求允许国内民间资本组建中小型银行。

  此外,为了保证商业法庭裁决的一致性,法院系统将直接由中央政府而不是对应的地方政府提供资金。这将有利于增强地方层面法院系统的独立性。

  所有这些改革都是人们所长期期待的。但此次三中全会还带来了惊喜,包括在党内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国的行政部门体系中已经有了发改委;领导小组的成立彰显出中共和习近平主席对全面改革的决心。

  第二个惊喜是文件对市场的强调。过去尽管也承认市场的积极作用,但总是强调政府导向。如今,中共首次正式要求“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最后一个惊喜是为完成全部改革制定了时间表;中国准备在2020年建成成熟的市场经济。这是中共在最近一段时期首次为政策制定设置具体的期限。

  但是,尽管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令人鼓舞的信号,也有一些关键点没有触及。比如,文件没有明确提出进一步改革国有企业。类似地,尽管文件要求加强地方立法机构,但并没有拿出具体的计划限制地方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而这是中国经济扭曲的来源之一。

  这与最终文件最重要的空白有关:政治改革。事实上,三中全会显然决定采取新加坡式的方针自由市场经济和专制政权相结合。

  这一方针有待时间的检验。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只有500万人口大概和北京市海淀区相当。中国的规模和复杂性远甚于新加坡,因此中国政府追求新加坡模式以及对一切社会动荡采取高压手段最终会破坏经济活力。

  为了建设三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型经济,中共领导层需要找到能培养有活力的社会的新的治理模式。很快,刚刚展开的具有关键重要性的经济改革便会显得后劲不足。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