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放下少林寺,放过释永信

http://www.CRNTT.com   2013-08-22 11:01:28  


 
  “作为传承人,如果失去对它的控制,少林文化的气脉就会中断。对人类文化来讲,这将是无可挽回的损失。”释永信意识到,“面对商业化大潮,你不化它,它就必然化你。”

  少林寺被各种商业利益包围后,选择了以商业化反击商业化的路径。这种商业化遭到一些质疑,但在释永信看来,把少林寺的商业化放置到其生存环境中来观察,无疑是保护少林寺的最好路径。

  ■ 寺院商业化古以有之,少林寺何罪之有?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至今已逾1500年。在我们的想象中,当时的少林寺寺院应是藏于深山,远离尘嚣;寺内的开销靠自给自足,一部分香火供应;寺内僧人修禅、习武,偶尔出山化缘、赠医施药、宣传佛法、普渡众生;日常生活基本与外界隔离,处于避世状态。即使出身皇家寺院,尊为武林盟主,也只是在危难关头才现身。

  但这其实只是想象。

  中国古代寺庙一直有经营的做法,大寺庙是大地主,小寺庙是小地主。除了靠布施香火钱外,寺庙本身也兼营工商业。比如说在隋唐时期,佛教里面有“佛进藏院”,中国经济学家认为“佛进藏院”就是中国的典当行。宋、元、明代,特别是到了清代以后,佛教堂经营已经非常成熟,在寺院里有收租的,有做买卖的,这些在史料上都有记载。

  君不见鲁智深为什么在五台山下买不到酒肉,嘴里都淡出鸟来。就是因为酒店的本钱和房子是山上寺里的,如果卖给山上的和尚酒肉,方丈追究下来,会收回本钱,赶将出去。这个虚构的故事却反映出一个事实:方丈大和尚也是搞经营的。这经营活动智真长老搞得,永信长老当然也搞得,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少林寺商业化又何罪之有?

  菩提本非树,少林亦非寺

  正如释永信书中所说:佛教信仰与佛教文化是不一样的。佛教信仰是佛教徒的事,然而佛教文化却是更为宽泛的大众的事,是属于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为什么不能一方面坚持修炼,坚持佛教的信仰不变,把我们的佛事做得更好,一方面利用各种形式弘扬佛教文化,从而既解决生存的问题,又扩大佛教的影响呢?

  对于我们一众并没有明确佛教信仰的普通人来说,少林寺的世俗意义远大于宗教意义,完全可以将其归之为一个文化概念,就把少林寺看做一个风风光光的企业,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又有何不可?

  将清净之所变成了是非之地和名利场,这肯定不是释永信想要的,但这却是他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对于一座寺院及当地旅游的生存发展,释永信选择了“拿起”,那么,成就了如今畸形少林寺的我们就只能选择“放下”,面对那些漫天中伤释永信的传说,不妨当成在看一部商战剧,感叹下剧情后一笑了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