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姿态式反倾销后效待观

http://www.CRNTT.com   2013-07-05 07:44:50  


中国启动对欧盟葡萄酒反倾销立案调查,图为北京一家超市销售的葡萄酒
  中评社北京7月5日讯/“要在自由贸易的环境中同时应对外国的反倾销,姿态固然很重要,但调整外贸出口结构,规范出口企业秩序,并借国际市场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才是过硬的举措。”光明网日前登载评论员文章“姿态式反倾销后效待观”,详文见后:

  导语:以反倾销、反补贴为主要手段的“贸易战”或正升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的有关规定,商务部于7月1日正式宣布启动对原产于欧盟的葡萄酒进行为期一年或更长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这一消息也成为国内相关酒企的重大利好,多支概念股涨幅喜人。而欧盟对此举则表示了必然的“失望”。

  今年6月4日,欧盟委员会最终公布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调查初裁结果,并启动对涉案中国光伏产品的临时反倾销税,分析称,此项措施将使得中国上千家企业受牵连,损失3500亿人民币的工业产值,近40万人面临失业。6月5日,中国商务部在回应欧盟的这一初裁结果时即表示,将启动对欧盟葡萄酒的“双反”立案审查程序。因此,对欧葡萄酒的“双反”,被自然而然地看作是欲为“光伏之战”掰回一局的举措。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际对华反倾销不断:2006年,欧盟对中国彩电出口商征收高达44.6%的反倾销税;2009年,美国对中国钢格板提起的“双反”诉讼,涉案中国钢铁企业达18家;今年3月,因涉嫌倾销,中国维C出口企业在美国反垄断诉讼中受到1.6亿美金的天价处罚裁定。根据世贸组织公布的报告显示,在裁定倾销立案中,中国占总案件的近20%,位于全球之首,成为反倾销最大的受害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商务部启动欧盟葡萄酒反倾销调查,显示出了在商战中的反击姿态。

  商务部称,国内葡萄酒产业提交了一份申请,指控原产于欧盟的进口葡萄酒以不公平贸易进入我国市场,对国内酒企造成冲击。而这种指控需要理性看待。截至目前,进口葡萄酒在中国红酒市场占到30%左右的份额,品种达上万种,而占市场份额70%左右的国产葡萄酒品种寥寥,本身在品质上也并无太大竞争优势。另外,国内葡萄酒市场疲软,供大于求的状况长期存在,仅从酒类电商今年的生存困境便可见一斑:广告投放级别一再降低,品牌商和渠道商都面临战略调整,市场消费低迷,生存空间日益缩小。

  国产葡萄酒的市场劣势恐怕并不来源于进口葡萄酒的倾销。相反,对欧盟葡萄酒倾销、补贴的指控值得探讨。作为欧洲老牌农业之一,欧洲葡萄酒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全球闻名,其价格的优势主要基于生产能力优势。而众所周知,一度被认为是“轻奢品”的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价格远远高于在其本国市场的价格,更远远高于出厂价格。国际惯例规定,将外国商品到岸价格低于出厂价格、出口商品廉价销售的行为视为倾销,在这一条上,欧盟葡萄酒造成倾销事实的品种大概不会太多,而从市场消费情况来看,那些低价位进口葡萄酒,并不会对国内产品实质损害。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