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超越“投资拉动”“消费拉动”之争

http://www.CRNTT.com   2013-04-14 10:02:50  


不能简单将投资和消费割裂开来,投资的目的在于消费,二者之间存在有机联系和融合。
  中评社北京4月14日讯/近日,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会上表示,如果中国经济是由消费拉动的,会出现类似美国的危机,也即“未来中国经济仍将由投资而非消费驱动”。显然,这与经济学家陈志武等人“中国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难以为继”的观点相左。实际上,这两类观点均言之成理、已经交锋多年,总体上“消费率偏低,投资率偏高”成为主流观点。

  中国消费率偏低的主流观点的依据主要是国际比较,世界上很难找到类似经济体。中国居民消费率由1992年的47.2%下降到2010年的33.8%,远低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60%的平均水平,低于中低收入国家41%的平均水平。2001-2010年,中国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由1980年的71.8%下降到2011年的51.6%,远低于71%-75%的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反对一方则认为“消费率偏低”论证方法不严谨、可比性存在问题,还有大量的消费支出未统计进来,实际消费率超过60%,与东亚“四小龙”所经历过的水平相似。

  时代周报发表社论称,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调结构进程,主张消费主导经济增长的呼声一直很高,反过来,投资拉动经济、经济刺激计划极容易让人受到“刺激”、引起反弹。往往一提投资拉动,就会想到房地产、“铁公基”、重工业等领域,许多质疑也伴随而至,如容易导致产能过剩、通货膨胀、地产泡沫、产业结构扭曲等问题。不可否认,中国10多年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政策实施的效果并不很明显,投资率依然长期居高不下。

  实际上,从资本回报或效率视角看,投资率高并不意味着投资偏高或过度。清华大学白重恩等认为,中国的资本回报率一直明显高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也高于很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如1993年中国实质回报率是15.7%,近期为5%左右。北大科研组也认为,中国工业企业的税前利润率超过日本,接近美国。双方研究均不支持投资过度的判断,这也说明“投资热”有其合理性、自发性。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