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吴稼祥:公天下之重启西周(上)

http://www.CRNTT.com   2013-04-11 14:27:46  


吴稼祥,知名学者,长期从事经济、政治、国际政治、企业战略以及中国传统谋略思想研究。
  中评社北京4月11日讯/由此间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中国政法大学联合创办的“燕山大讲堂”日前邀请知名学者吴稼祥做了题为《公天下之重启西周》的演讲,实录如下:

观点辑要:

  【要点1】 寻求活力只有一种模式:平等的自主。中国西周实现了法人平等的自治,秦帝国实现了个人平等的不自由,但从未实现个人平等的自由。

  【要点2】 在联邦党人出现之前,人们一直没有找到“为超大规模国家安装民主软件的程序”。中国的老祖宗发明了超大规模国家民主软件的安装程序,但没有发明民主软件。

  【要点3】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天下为公”的“公天下”理念的国家,现在要做的,是要把“公天下”理念,从法人,落实到个人,也就是公民,双重落实,就是我所说的“双主体法权”。

  【要点4】 无论是多中心治理还是民主安排都不是价值,而是工具,使这个国家既有强大规模,也有活力,不需要维稳的工具。如果把规模和活力能结合起来,目的就达到了。

  【要点5】如何实现多中心治理?简单来说,所有政治家要拿出一点勇气,哪个总统说各个省长选举出来后要经过总统批准,就把他干掉,把他暗杀都好,这就是多中心治理。

  【要点6】 邓小平在1980年把所有问题都已说清楚,只是他们不去执行。邓小平政治改革只有四个字:“放权,分开”,八个字是“权力下放,党政分开”。

“人类政治哲学基础大约在两个50年内奠定的”

  吴稼祥(著名学者):非常惶恐地在聚光灯下,也看不清你们的面容,但我会听是否有离开的脚步声,如果有我会调整自己讲解的内容。到这儿来,基本上都是有追求,有理论基础,在这么冷的下午走很远的路到这里,一定是对中国有梦想,对自己的事业很有抱负。今天讲讲这本书的另外一个特点:实际上是研究了宏观民主现象,对民主进行了宏观论证,而非微观。先开始的60分钟讲一下我自己想讲的,你们听得感兴趣为最好,不感兴趣的希望耐心等待后场,我将接受你们的提问。

  美国政治学家萨拜因写了希腊《政治哲学史》,我推荐大家看看这本书.当时我读这本书时,这本书正在隔离审查阶段,这么好的书怕读完,所以一天读两页。但他所说的观点不在这本书里(在另一篇文章所说)“迄今为止,人类历史政治哲学大约在过去2个50年间奠定的,第一个50年大概在公元前400-350年”,大概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生活的时代。他为什么有这样的看法?大家知道政治理论不是象牙塔类的东西,它跟政治治理现状紧密相关。所以政治理论家两个眼睛所看的往往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个眼睛看一个地方:一只眼睛盯着他所生活的年代、国家的政治状况,另一只眼睛一定要看到政治学说发展史包含的内在矛盾是什么。古希腊时代比苏格拉底更早的是德谟克利特等一些哲学家,但政治哲学那时还没有。他们三人生活的时代正好是城邦制度崩溃时期,所有思考要挽救已经崩溃的城邦制度,所以有了柏拉图的理想国、苏格拉底的政治学、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这三个步骤是那个时代政治哲学思考的典型代表。

  第二个50年是公元1650—1700年,这是霍布斯和洛克生活的年代。这时最大特点是民主国家君主专制制度面临崩溃。那时霍布斯写了《利维坦》,洛克写了《政府论》上下篇,写出了那个时代的政治哲学,一直影响到今天。事实上还有一个人是意大利的马基雅微明《君主论》,介于古希腊和霍布斯之间的政治体,因为他面对的是意大利城邦,比古希腊城邦大,但比英国、法国政治体小,所以不构成一个时代。

  对这个话语的讨论有两个不同看法:第一是把中国思想家对政治哲学的创建、创见和思考排除在外,世界政治哲学史只能算是西方政治哲学史,或许他们也是这么叫的;第二没有预见到第三个50年,公元1970—2020年,现在还没有终结(现在是2013年),全权政体崩溃的时期,而且全权无政体跟历史上的任何政体都不一样。上个历史时期是民主政治或者政治体从微观到中观、宏观的发展过程,而且每个时代政治学家面对的问题都不一样,照搬照抄一定出大问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