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秦辉:缅甸拒中国建坝之惑(上、中)

http://www.CRNTT.com   2012-02-20 11:51:27  


 
密松之惑(中)

关键在于“根本不和我们商量” 

  其实,听来听去,我觉得“根本不和我们商量”才是问题的关键,这和昆桑牧师说的“军政府和中资公司不跟我们商量就拿它去赚钱,我们当然不同意”是一个道理。密松是神圣的,但神圣密松是否不能有任何人工建筑?我想即便在克钦人中也未必看法一致。密松汇流处现在就有新建的佛塔、教堂和一些简陋的旅游设施,如果盛名传出,将来这里变得和国内许多旅游地那样游人如织熙熙攘攘,那会不会也影响到“二水环山”的自然圣洁?我想,那时肯定会有这种抱怨,但不会引起强大的反对声浪。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这种情况如果出现,那肯定也是当地人民愿意的。但如果按如今水电站这种开发模式,由军政府把密松圈禁起来霸占为官办旅游公司,把当地百姓强行赶走,再委托一些外国人来经营——如果这样搞,那就会与电站一样招致千夫所指了。 

  有朋友告知,实际上密松过去的名气没有如今这么大,“二水环山”的形象也没有如今这么随处可见。如今这种现象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军政府与中资公司的行为引起的反弹:密松现在似乎不仅是克钦文明发祥地的象征,还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钦民族抵抗专横维护尊严的象征。 

  对于这些朋友,你跟他讲环保问题没有那么严重,将来的水电站能给你们的政府财政增加多少钱,那是没有用的,尤其是后一理由只能增加他们的反感。 

  从克钦人的角度想,以独裁、腐败闻名的军政府圈占我们的土地,把当地百姓强行赶走而只给极低的补偿,然后把这里交给一家外国公司,建起的电站按BOT方式(即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包括外国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编者注),由外国公司经营50年,生产的电力90%输往外国;当然外国公司为此会给军政府一大笔好处(政府财政收入),但过去从来没有在克钦地区搞过公共福利,只是派兵屠杀、抢掠我们的军政府得到这些好处与我们有何关系?那不就是使他们更有能力扩充军备镇压我们吗?外国公司与军政府不是在狼狈为奸吗? 

  在缅族人看来,密松当然未必是“龙脉”,但作为“母亲河”的发源地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只是没有克钦人那么强烈),军政府在克钦人看来是征服者,在缅族百姓中同样不得人心,这在最近的变革中已经越来越清楚。这个独裁集团过去屠杀克钦人和镇压缅族民众的民主运动同样残酷,因此密松工程给军政府带来的好处同样未必是给民众的好处,中资公司与军政府的交易不仅违背克钦民意,也违背缅族民意。因此在克钦地区修建一个可能对中下游缅族地区造成巨大影响的大水库,缅族民众也是有顾虑的。在缅族人关于环境的种种抗议中可能就包含了这种不便明说的担心,因此他们抱怨的核心同样是“根本不和我们商量”。 

  而从中资公司的立场讲,密松工程是中缅合作的,代表缅甸方面的只能是军政府而不可能是反对党或“民地武”。军政府同意我们独立经营50年,我们给他们相应的回报,这是两国间正常的平等交易、互利合同。关于当地老百姓的补偿,我们给军政府的回报已经包含了这笔钱,在我们看来也不算少。至于军政府如何把这笔钱给老百姓,老百姓是否被强迫征地、野蛮拆迁,这是他们的“内政”,与我们无关。公司只管开发,不与百姓谈判,由政府出面搞征地拆迁,我们在国内也从来是这样搞的,怎么能说是欺负缅甸人或者克钦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