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美缅上演“三国演义”?

http://www.CRNTT.com   2011-12-09 09:38:20  


 
  一是在政治生活中开始引入和接受民主价值观,加快了国内民主改革的步伐。缅甸政府更加注重、尊重民意,对其他政治势力、特别是传统的反政府政党、组织,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开放包容态度。例如,新政府解除了对昂山素季(翁山淑枝)的长期软禁令并与其对话,还三次释放政治犯等。与此同时,新政府还同国内地方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展开对话,采取务实、积极的“争取、联合、妥协和合作”政策,努力实现国内民族和解。这些举动都得到了包括中国、美国等国际社会的认同和支持。

  二是由于缅甸人权纪录不佳,长期受到西方国家的打压和制裁,缅甸经济民生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新政府成立后,大力倡导改善民生之时,更急需西方的经济支持。为了迎合西方,缅甸政府也不得不采取民主改革,尽量化解国内各种敌对矛盾,以便争取西方解除制裁。显然,缅甸的做法既务实、又明智。

  三是缅甸国内反对派势力,一直得到美国等西方的大力支持,因此在民选之后更不断向民选政府施压,敦促履行改革承诺,并展现出了愿意与政府合作的弹性态度,也表达过愿意帮助政府开拓国际空间、结束缅甸长期被国际社会孤立的状态。

美缅关系“解冻”步伐谨慎

  尽管美国愿意在缅甸国内政治生态发生显着变化时,顺势“解冻”两国长期紧张关系,但美国也无意走得过快,以避免在“赌局”最终以美国败北而收场。希拉里在会见总统登盛和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季时,一方面积极肯定当下缅甸政府在推动民主改革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另一方面也敦促缅甸继续推进民主改革。特别是希拉里还对未来缅甸全面改革开出了“清单”,包括:断绝与朝鲜的军事合作关系;推动包括允许所有政党参与选举在内的政治改革;停止打压少数民族人权,尽快实现民族和解;释放全部政治犯及实施允许自由集会、结社、舆论自由等司法体制改革等。

  美国这样做,无疑是试图再次扮演引领一个国家实现普世民主价值观的关键角色。但可以肯定,美、缅关系升温,并不代表美、缅关系立即发生实质性变化,美国既不会撤销对缅甸的全部制裁、不会提供大规模经援,更不会急于联合缅甸搞军事同盟。

  对缅甸来说,最主要的是希望通过希拉里的这次访问,结束两国意识形态方面的敌对状态,并得到来自美国方面的援助。缅甸要想重返国际社会,必须首先得到美国的认可。应该说,缅甸为得到相应的回报,在对待美国提出的继续推动民主进程建议上,一定会做出政治承诺,甚至不排除对美国的要求“全盘接受”的可能性。其中,美国的要求中是否包含把缅甸纳入到美国新布局的亚太政治与安全战略框架内,就值得特别关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