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近年来东南亚华人华侨“台独化”趋向及遏制策略探析

http://www.CRNTT.com   2023-04-28 16:44:37  


东南亚华人华侨历来具有爱国爱乡的历史传统
  中评社╱题:近年来东南亚华人华侨“台独化”趋向及遏制策略探析 作者:张晋山(桂林),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广西师范大学中国-东盟关系研究所副研究员、政治学博士;徐于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专业研究生

  【摘要】东南亚华人华侨历来具有爱国爱乡的历史传统,更是中国周边国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维系力量。但在“台独”势力的政治渗透下该群体出现了对两岸态度和统一观念的错误解构和行为,进而在“反独促统”运动中出现了内劲不足的消极状况。当前需要在海外统战工作中肃清“台独”势力对其侵蚀影响,争取台侨台胞为“统”所用,推动当地华人社团完成组织转型,幷及时将工作重心调整到“反独侨务”上来。

  近年来,民进党当局在东南亚地区动作频频,试图拉拢“亲台”侨社、扶持“反华”侨领来分化中国-东盟国家关系乃至冲击“一个中国”格局。当前亟待就该地区“反独”斗争的复杂形势作出清醒判断,突出“海外统战”在东南亚华人社会中的角色担当和功能作用,从而争取更多的东盟国家“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中国统一大业,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中越联合公报,2017年)。

  一、问题缘起

  一直以来,数千万东南亚华人华侨都是海外“反独促统”运动的有生力量和支持群体,丝毫无愧于国家统一进程中“中华资源宝库”的高度评价。但也要看到,台湾方面在东南亚地区深耕已久,不仅马华公会、菲律宾“商总”等传统侨社与岛内各派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政治联系,而且近年来大量台商、台干及台侨也在“反红色产业链”的利益诱导下涌入越南、缅甸及柬埔寨等国,导致当地的华人结构发生了新老群体的替代置换。如此种种,都为“台独”势力的攀附寄生提供了成长温床和滋生环境。那么,东南亚华人华侨是否会因岛内分裂势力的政治渗透而败下阵来,出现“反独”乏力且“促统”无心的嬗变现象,进而让东盟国家及中国边境地区成为“海外台独”的又一主场?

  目前来看,学界对此尚未达成共识看法。欧美学者基于跨国主义的理论视角判断东南亚华人华侨的两岸态度取决于双方实力消长的结论(Aihwa Wong,1996)。根津清、清水纯等日本学人也认为东南亚侨界在中国统一问题上会“弃台亲陆”。可东南亚部分华人学者却不认同此说,甚至发出鼓吹“台湾民主”,反对“中国霸权”的杂音(林韦地,2019)。

  就两岸而言,台湾方面认为东南亚华人华侨“反独促统”只是“工具性考虑”,幷将在台侨影响下转向台湾认同(廖佩君,2005)。大陆的主流看法是东南亚华人的发展壮大系于祖国统一,幷就他们如何在两岸关系中充当桥梁纽带(李恩涵,2003)及发挥“在国际关系的地位和作用”(郝时远,2014)展开了系统论证。但近年来也有研究人员注意到东南亚华人社会兼有多元认同(杨宏运,2017),对“亲台”侨社淡化政治色彩的乐观估计也有所改变(朱东芹,2018)。

  笔者认为,尽管东南亚“华人华侨几乎是一直持着任何一项能够使中国强大的趋向”〔1〕,但近年来的“海外台独”趋势走向及地缘政治变动还是对他们的“反独促统”角色及功能产生了侵蚀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上世纪末“海外台独”的“两关说”(岛内“反独”关,大陆“促统”关)被遭质疑,岛内外“台独”、“反共”势力对抗大陆的合流形势已然明显〔2〕。2000年陈水扁提出“今后外交政策的重点就放在东南亚国家”更直接刺激了“海外台独”的南下意识。另一方面,亚太环境的变迁发展也对台海问题的外部环境形成了多重挑战。尤其是在美国高调宣布“重返亚太”以后,东盟国家的对台政策已经出现了与中国政府设想不一致的微妙变化〔3〕,他们的敌友取向更多地被视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影响变量而非固态常量〔4〕。

  由此可见,既然“中国必须从现在开始创造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外部环境”,那么东南亚地区则将成为“台独”和统一的竞争主战场〔5〕。而不甘心政治失败的台湾当局及“反华”势力也必然会加强对当地华人华侨的渗透影响,争取将他们转变为“海外台独”的分支旁系之一,即“东南亚系台独”。

  现在问题在于,学界理解的“海外台独”运动,系指20世纪50年代以后,以日本和欧美国际为基地所进行的分裂活动〔6〕。而“台独”势力在东南亚华人社会出现时间晚,分布区域宽且组织结构松散,在整体上还处于隐蔽活动状态和“地下”发展阶段。由此造成大陆方面对它的代表人物、核心组织等静态属性尚不明确,关于其演进历程及趋势走向的动态研判也不清晰。当前亟待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幷达成若干共识,这包括:哪些东南亚国家可能成为“东南亚系台独”的活跃地区;哪些社会群体可能成为“东南亚系台独”的拥趸基础;哪些涉台方略可能成为阻击“东南亚系台独”成型的成熟模式,等等。

  基于此,本课题旨在研究东南亚地区“台独”势力的人员构成、组织形式及活动特征,进而就这一“反独”斗争的新方向、新情况及新趋势提出针对性建议,最终为营造祖国统一大业的良好外部环境做出学术努力。

  二、“台独”势力对东南亚华人华侨的政治渗透

  “台独”势力对东南亚地区的觊觎由来已久,但此前受到爱国华侨华人抵制而难以成型。这一局面自然引起了民进党当局的密切注意及强烈不满,近年来开始策动蛰伏已久的“海外台独”组织发力南洋,企图以分化瓦解东南亚华人华侨为起手式,进而影响当地主流社会和所在国政府的对台态度,最终撼动我国周边地区的“一个中国”格局。

  (一)民进党当局的“新南向”政策输出

  2016年台湾政党再度轮替,蔡英文甫一开始就把“国际空间”的拓展方向锁定在东南亚地区,幷在随后的决策过程中逐步采取了“侨务”政策、外事政策和两岸政策的“三策联动”策略。这表现为:

  1.选拔“绿营”干将掌管“侨务”大权。本轮民进党充分吸取陈水扁在“侨务政策”上重西轻东、重新轻老的失衡教训,将其政策重心从台侨汇聚的欧美地区向华侨华人集中的东南亚国家转移过渡。为达此目的,蔡英文一改过去“侨务委员会”由侨界人物负责的既成惯例,任命既熟悉两岸关系又担任过“驻新加坡代表”的“绿营”学者童振源担任“侨委会委员长”,同时把前民进党副秘书长徐佳青列为副手人选。此外还从“泛绿”阵营中抽选人员担任该机构的重要职务,力图以此来贯彻“新南向政策”中以“侨务”为重,牵制大陆及侵扰两岸等意图,进而为“台独”势力进入东南亚地区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源保证。

  2.利用台湾非政府组织为“南向”前驱。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台湾当局就有意识地将岛内非政府组织(NGO)引入东南亚地区开展活动,试图在“人道援助提供者”、“文化交流推动者”等旗号下来提升台湾“国际形象”。此前设立的“NGO委员会”也基于对外导向的考虑而改名为“非政府组织国际事务会”。2016年蔡英文上台伊始,就提出岛内非政府组织要“展现科技人文的软实力,扮演新南向前锋的角色”,试图发展所谓“民间外交”,专门给予相应的经费资助,支持它们参与国际援助〔7〕。2017年,民进党当局邀请东南亚各非政府组织参加“玉山论坛”幷指定“台湾亚洲交流基金会”作为常设机构,此后推进的400多个的非营利计划项目中,超过一半都被放在东南亚地区。

  3.抢占东南亚华文教育的“滩头阵地”。为了实现“‘台独’走出去,向下看”的输出策略,民进党当局的“侨教”政策把重点放在了东南亚华人华侨的“亲台”教育上。在“新南向”总计42亿元新台币预算中,蔡英文将一半以上用于教育研究。而民进党国际部主任黄志芳也坦承,“新南向政策”不是以经贸数字为目标的政策,是以人为核心概念。自2016年起,台湾方面先后制定了面向东南亚地区的“儿童阅读计划”、“资助儿童计划”和“小区希望计划”等多个方案,受其赞助的“儿童暨家庭扶助基金会”、“至珊基金会”等台湾财团法人机构也随之在老挝、越南及柬埔寨等国全面铺开中小学教学活动。据台外事部门统计,仅越南永隆省、胡志明市就已开办“华语幼儿园”多所,先后为5529名越南华裔儿童提供了学前教育。

  4.策划扶贫、医疗等对外“人权”援助。当前民进党当局已面向东南亚国家实施了多个医疗、急难救助及人道援助项目来争取华人华侨的向心力和认同感。如具有官方背景的台北“海外和平服务团”已在泰缅边境的难民营长期蹲点,而“全球在地行动公益协会”等台外事部门附属团体也在东南亚华人社群频繁活动〔8〕。此外,台湾方面还制定了与东南亚医疗合作的“一国一中心计划”,成立了由彰化基督教医院等6家医疗机构组成的“台湾海外援助联盟”,通过向当地弱势民众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在相当程度上为民进党当局带来了“人道关怀”的光环效应。

  (二)“绿化”台侨的周边策应

  就整体而言,早期在东南亚生活及工作的台湾同胞幷不是“台独”势力的构成部分。但是,近年来蜂拥进入东南亚的“三台人员”(台商、台生及台师)却改变了当地台侨的人员构成和职业分布,影响了所在群体的政治态度及行为模式,“厌绿反红”已经成为部分东南亚台侨的不二选择。

  1.“新型台商”对东南亚“侨心侨力”的攫取滥用。蔡英文上台后,对“鼓励新型台商前往东南亚投资,不要走老路”抱有深切期许,相继成立了“资讯工业策进会、工业技术研究院及智库等,帮助台湾企业进军东南亚市场〔9〕。而由台驻外代表机构及“侨委会”分支部门牵线搭桥,“亲绿”台商也建立起与部分东南亚华人华侨的信息渠道和沟通平台,幷在后者支持下获得了当地政府的政策资源。

  目前,所谓“新型台商”的活动范围早已超越了经济范畴和业务领域,开始把触角伸及到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侨务”活动之中。2015年台商就与当地侨界联手争取到了柬埔寨国家林业局的同意,协助自泰国返乡的劳工来台资就业。2018年在台湾企业的操持下,柬埔寨农业官员及数十名华侨华人企业家参访台湾农业幷达成合作协议。2018年台资“凯胜家具公司”说服越南政府同意厂区悬挂“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继而声称在台商协会及相关华人社团的帮助下,今后会有更多的台湾企业可以把这面旗帜升起来〔10〕。

  此外,东南亚部分台资企业还试图以“由台湾募捐资金,输送与培养当地人才,深耕当地社会”模式来争取“侨心”,发掘“侨力”。据统计,目前由台资出钱幷给予实习及工作机会的教育中心仅在缅甸就有30多所,主要面向华侨青年传授英语、中文及基础性计算机课程,现累计有3.9万名学生入学,有2.2万人结业。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