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林子荣:当前两岸关系面临四重矛盾

http://www.CRNTT.com   2018-01-10 00:11:23  


 
  林子荣表示,现阶段岛内“台独”意识膨胀,民进党实现全面执政。在此情势下,毋庸赘言,“统独之争”是当前两岸关系面临的主要矛盾。这就决定了当前对台工作的重点是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壮大岛内外“反独促统”的力量。但是,我们在明确当前两岸关系主要矛盾的同时,也必须清醒认识到两岸之间过去60多年存在的“法统之争”“制度之争”如今依然掣肘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甚至某种程度上强化了“统独矛盾”。此外,“市场之争”近年来也在两岸关系矛盾体中快速浮现,其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不容忽视。

  林子荣分三方面阐释这三对次要矛盾对解决“统独之争”这对主要矛盾的影响。

  其一,“制度之争”对于“统独之争”的强化作用。今天的台湾民众,特别是台湾青年在岛内不仅接受“台独”史观教育,与此同时,他们所处的学校教育环境、社会教育环境依然充斥着各种“反共”宣传,台湾当局及岛内一些传媒对祖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长期存在着报道不真实、不客观的情况,有的甚至蓄意歪曲,导致台湾同胞对于大陆人民所选择道路、理论和制度知之不多并有偏差,时至今日,台湾社会负面看待大陆的“共识”依然强大,这种“共识”将负面看待大陆视为“政治正确”,客观上强化了“台湾人”、“中国人”两种认同的紧张与对立,即将大陆与台湾视作截然区分的“我群”与“他群”,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负面共识成为区隔“他群”、召唤“我群”的工具。由此造成台湾民众普遍对祖国大陆产生了疏离感和不信任感,对于祖国大陆所选择的制度、道路、理论缺乏认同,甚至缺乏尊重,“不统”成为当前岛内的主流民意。

  其二,“法统之争”对于“统独之争”的强化作用。台湾地区部分“统派”力量对于“中华民国法统”的维护在岛内“台独”意识高涨,在“台独”成为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面临最大阻力的情势下,其所具有的“反独”意义不言而喻,但是其消极作用也不能忽视,具体表现为消极面对“统一”问题。正是因为对“中华民国法统”的坚持,现任国民党主席吴敦义才会认为“统人没能力,被统不愿意”,即“中华民国”在现阶段没有能力恢复对整个中国的“治权”,也不愿意将台澎金马的治权交于中共所领导的政权(彻底放弃“中华民国法统”),所以他认为在所谓“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基础上维持现状“最好”。这种理念是把维护“中华民国法统”置于追求国家统一的民族大义之上。在这种理念支配下处理两岸问题,其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将持续得不到解决,即便是“统派”执政,也会刻意回避这些问题,直到“中华民国”具备“统人”的能力。
 
  其三,“市场之争”对于“统独之争”的强化作用。“市场之争”是在现阶段两岸经济实力翻转的情势下才快速凸显,是市场行为的结果,它的浮现有其客观的必然性。“台独”势力为了在岛内营造“恐中、拒中、反中”的氛围,刻意将经济问题政治化,利用两岸经济合作的摩擦与纠纷,制造舆论撕裂两岸情感。此外,任何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政策都是有利有弊的一把双刃剑,即便在总体上与长期上有利,但在短期上对某一特定群体而言的确会有所损伤(比如市场被挤压)。尽管这些受损群体的声音值得关注,其利益需要得到关照,但当前台湾的政治生态容易过于放大他们的声音而影响到一项总体上正确的经济政策的出台,进而影响两岸经贸关系的深化发展。因此,现阶段两岸关系矛盾系统中快速浮现的“市场之争”,其对于两岸关系发展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小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