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陈克明:新南向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政策

http://www.CRNTT.com   2017-09-02 00:06:14  


 
  就经济而言,由于台湾的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似乎为蔡当局推行“新南向政策”提供可行性依据。客观地说,作为外向型经济的台湾需要寻求外部发展的支撑点,除大陆以外东南亚应该是最为理想的区域,这包括东南亚是传统的华侨集聚地,有着相近的文化和生活消费习惯,台商在这里也有投资、经营的基础和经验,自10+1、10+3自由贸易机制开始运行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市场前景;另一方面,随着大陆经济的发展,两岸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差大幅度缩小,两岸经贸关系的“互补性”开始弱化,出现竞争问题,大陆的要素市场的变化也使台湾的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投资大陆和日常经营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加上近几年大陆经济进入结构调整改革,经济增长速度、外贸出口放缓等,都似乎给了台湾当局推行“新南向政策”有比较充足的理由。
 
  那么,“新南向政策”能成为台湾经济未来发展新的支撑点吗?当然,首先是这个支撑点的内涵是什么。就台湾对外贸易市场的地位而言,东盟已经占约20%,在台湾的贸易伙伴中仅次于大陆市场,应该说也是一个规模不小的重要的外部市场支撑点了,尽管包括蔡英文本人在内的民进党执政当局官员多次强调“新南向政策”无意期待东盟市场取代大陆的地位,但民进党执政当局依然要继续努力寻求、确立新的支撑点地位,显然是对20%的比重地位还不满意,看来是一定要超过对大陆的市场依存度才能成为所谓的新支撑点了,这充分显现出这项经济政策的政治意涵。

  事实上,自从民进党推出所谓的“新南向政策”开始,就受到岛内外各方面的批评,首先,要撇开两岸经贸关系的紧密现状,置现实于不顾,寻求替代大陆成为台湾外贸出口新的重要市场,就算逻辑上可行,需要有多长时间的过程,这个漫长的过程对台湾经济有多大的负面影响,是值得认真考虑的,何况大陆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正处于高速发展过程,其所具有的市场潜力规模远不是“新南向”国家所具有的,舍弃这样的贸易伙伴,寻求替代对象,台湾所要承受的机会成本会是多大是可想而知的,所有的批评都认为此举乃严重违背经济规律,就和当年的李、扁的“南向政策”一样,必然失败。

  其次,大陆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对台湾未来经济发展升级的带动促进作用是“新南向”国家所不具备的。经过长期的发展建设,大陆已经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在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研发能力的支持下,正在雄心勃勃地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并通过其发达的贸易和对外关系与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和世界市场连接,已经展现出巨大的制造能力和水平,这是“新南向”国家所没有的。我们知道,产业转型升级问题是长期困扰台湾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台湾的新兴主导产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外部市场、技术研发和原材料及关键原辅配件等外部上、中、下游产业的支持,通过两岸产业合作的转型升级,大陆的市场、完善的工业体系和较强的研发能力,完全可以成为台湾新兴主导产业发展的外部支撑,不仅如此,台湾完全可以利用两岸经济的紧密融合和产业合作的不断深化和优化,通过两岸产业链作用,可以强化台湾新兴主导产业与岛内其它产业之间的关系,克服台湾新兴主导产业发展中的“飞地效应”,从根本上解决台湾“浅碟型经济”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制约,实现永续发展,这些都是“新南向”国家所无法做到的,更何况在大陆还有文化、语言及血缘关系等人文地理条件优势。

  反过来,“新南向”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投资环境大致相当于大陆1990年代的水平状态,应该也还是台湾中小企业和传统产业的较为理想的发展投资地,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南向”国家对这些台湾企业的向外发展是有一定价值的,但仅此而已,我们注意到,由于近些年来,台湾经济状态不佳,具有对外投资的大企业已经为数不多了,尚有能力的企业又都把投资注意力和资金放在大陆和美国等主要方向上,愿意并有能力投向“新南向”国家的大企业寥寥无几,或者说不多,未来传统型中小企业可能会是“新南向”的绝对主力,包括在大陆已多年但面对大陆要素市场变化而遭遇困难的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因为“新南向”国家的土地、劳动要素价格水平状态确实适合这些企业在那里生存,但是,这也只是解决了台湾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传统产业的转移过渡问题,与新兴主导产业的培育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和作用,因此,我认为“新南向”并不具备所谓“新支撑”作用和意义,难以成为台湾经济未来发展的“成长之翼”。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