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徐庆超:以双向公共外交修复中韩关系

http://www.CRNTT.com   2017-04-13 00:17:46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后、讲师徐庆超(中评社 束沐摄)
  中评社北京4月13日电(记者 束沐)凤凰网“大学问”栏目昨天下午举行以“中韩建交25周年:历史与机遇”为主题的“东亚和平沙龙”,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后、讲师徐庆超从公共外交的维度对中韩关系的发展空间进行了展望。她认为,共通的文化价值是中韩两国推动公共外交的优势,而来自于社会层面参与公共外交的积极性仍有潜力,她建议应调动公共外交资源,通过双向交往形成修复中韩关系的合力。

  公共外交概念近年引入我国 中韩开展公共外交有优势

  徐庆超首先介绍了“公共外交”的定义。她认为,公共外交不同于民间外交,是指一国政府主导或授权非政府力量实施的,通过信息传递、知识共享和价值沟通等层面的跨文化交流,试图加强一国政府与他国民众的友好互动,消除隔阂、培育互信,最终实现他国民众对本国外交政策的了解、理解甚至认同,进而影响该国政府对其行为选择的一中新型外交理念和活动。

  她介绍,公共外交第一次由美国学者古丽恩提出的概念,2005年荷兰学者梅丽森提出了新公共外交的概念。而这个概念直到2008年才慢慢引入国内,一开始还被翻译做“公众外交”,后来才称为公共外交。随后她介绍了中韩公共外交互动方面的经验,她以“泡菜”和“韩流”为例展现了韩国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她指出,中韩之间具有几千年交流的友好往来,两国在文化习俗和价值观上有共通的东西,相较于与西方,这是两国展开公共外交的优势所在。

  谈及当前舆论十分关注的因“萨德”争议引发的“抵制乐天”行为,徐庆超以她亲身观察表示,现在的乐天超市的确已经没有什么人,这个现象超出了她的预估。她回顾了2008年奥运会前国内出现的“抵制家乐福”和法国货的事件,她不知道这两件事情有没有可比性,但她指出“萨德”事件在中韩关系史上是第一次发生的,所以作为学者来说不应该做一个看客,应该要做出理性的分析。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