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罗天昊:中国跟俄罗斯做朋友划不来

http://www.CRNTT.com   2014-12-04 10:20:13  


 
产业互补是中美最大的合作基础

  无论国家还是城市的崛起,均有其独特的时势。

  中国崛起的本质,亦在于抓住了全球产业转移的契机,通过改革开放,重新融入世界体系。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既是中国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的历程,亦是参与全球产业链获得的回报的过程。

  在中国崛起过程中,与欧美市场的互补,获益巨大。就中国在全球产业链所处的位置而言,中国仍然位于全球产业链的下端。而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则处于产业链的上端,中国与互取长短,形成了基于现实的国际分工。

  在上游产业,核心技术基本掌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但是,中国成为全球世界工厂,亦可以制造业优势,挟制全球发达国家。中国廉价的制造业商品,对于发达国家的日常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几乎渗透到各个角落。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曾发表文章《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描述一个美国家庭抵制“中国制造”近一年后终于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

  同样,缺少美日欧的中国,中国很多东西亦玩不转。中国最先进的航天工业,已经落后于世界先进十年以上,刚上马几年的大飞机项目,在中国国内则是几乎是白手起家,举步艰难,核心技术控制美国、法国,以色列等发达国家手中。而在新兴的电动车,太阳能等领域,核心技术亦在美、德、日等国。在中国竞争最激烈的家电行业,核心的技术却在美国和日韩,甚至在LED领域,中国企业更是全面受制于日韩,三星加索尼,几乎成为中国家电企业无法翻越的大山。扼中国显示器之命脉。中国的电视机,电脑显示,非通过日韩和台湾企业不可。

  如此,则中国与日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之间虽有竞争,但是,基于互相之间的产业落差,更多的是互补。

  事实也是如此,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出口的三大市场,依次是欧盟,美国,日本,若以国家论,则美国是中国第一出口国,以进口论,此前的三十年间,美国一直是中国最大的进口国,直到前年才被日本取代。综合而言,由于彼此产业互补,美国是中国最大,亦是最理性的贸易伙伴。

  2013年,中美贸易额为5624.5亿美元,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1220.2亿美元,美国自中国进口4404.3亿美元,中国顺差达到惊人的3184.2亿美元。在此可以看出,中国从中美贸易中,获得了巨大的利润。美国对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帮助和带动作用。

  鉴于中国在一段时期内,尚且无法改变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未来20年内,中国与美国,仍然是可靠的朋友,而非对手,中国崛起,仍然需要借助美国的力量。若中美彼此将对方视为威胁,实为短视。

  而中国纵使未来成为世界第一,仍存在结构上的缺陷,中国在未完成产业升级,向全国高端产业进发之前,中美仍是全球最具互补性的国家。美国仍将是中国无法替代的最佳经济盟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