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陈星灿语中评:文化传播就像流水

http://www.CRNTT.com   2018-10-09 00:20:43  


 
  “专业考古工作者还有很多故事可以讲”

  中评社:去年热播的央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激起了民众对传统文化的潜在热情和自豪感,一时间引发热议,但亦从侧面反映出民众与文物间还存有一定“隔膜”,您认为应如何在保证文化品位的前提下,让普罗大众与文物进行沟通,实现与历史的对话?

  陈星灿:类似《国家宝藏》这样的节目,是让老百姓了解中国古代文物、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但与此同时,应该辩证地去看待。很多观众收看此类节目是为了看热闹,或者是为了收藏,真正想了解中国古代、热爱文物的观众可能是少之又少。

  从文物展览利用这一角度来讲,我国已经做得很好,目前很多博物馆都不输于任何国家。但从其他角度思考,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职业的考古学家们过去往往是将眼光放在学术上,思考如何挖出文物,如何保护文物,至于怎么让老百姓懂,却从未考虑过。例如一些专业考古工作者不满意盗墓类的小说,但与此相关的内容创作自己又不去涉足,将话语权让给别人,这是不正确的。所以,从专业的角度出发,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去做,还有很多故事可以去讲。

  中评社:最近几年影视作品流行盗墓题材,吸引了部分观众关注考古学,比如了解到“洛阳铲”这些本来冷门的专业词汇,但也有舆论质疑此类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普通民众对于考古学的印象,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陈星灿:盗墓题材的影视作品是一种商业行为,这种相商业行为是有一定市场的,但它并不是一个学术作品。根据古代历史,真正有关于盗墓的内容,应该有懂行的、专业的考古学家来做,例如考古学家、科幻作家童恩正先生,他所著作的《古峡迷雾》、《珊瑚岛上的死光》,就有真正的科学考古背景,而不是天马行空的随意构思。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