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方柔尹:两岸青年交流要用理念碰撞出认同

http://www.CRNTT.com   2016-12-23 00:16:42  


 
  与之相比,国民党长久以来都是家父长式的政党,甚少给青年去试验、犯错的机会,因此它更像是一个精英政党。在基金会的工作上,除了马英九名下有新台湾人基金会之外,各个派系鲜少设有基金会。一来是因为派系不敢明目张胆与中央抗衡,二来则是由于国民党的党产纵然可观,但它给各个派系和支持者所带来的后果如同魔戒,造成他们不愿另作投入,认为这是党中央应当履行的职责。再者,党的当权者会回避用党产成立基金会,来规避被贴上用党产发展个人派系势力的标签的风险。再者由于国民党的自我定位问题,即使党内青年有抱负,作出青年工作的吁请,也需要层层上报,不仅审核官僚化,浪费了大量时间,在行政上、经费上也会受到层层的制约。

  除了透过基金会为年轻人创造自由空间外,民进党籍的台湾“文化部”部长郑丽君效仿巴黎哲学咖啡店(café philo)创办一家叫“慕哲”的咖啡店,现在已成为社会、文化异议的基地。“慕哲”设有地下室作为开放的空间提供年轻人举办讲座沙龙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冲决,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革命性、批判性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有热情也自发性的去举办活动,也培养出她自己的支持者,而她的支持者也有空间可以有所发挥。这也是为什么我个人会认为民进党的年轻世代,更像是野战军,他们不寄望于党产,只求有空间和舞台可以表现。

  “就像希特勒用理念去影响青年一样,非常具有煽动性和互动性”,方柔尹说,慕哲所举办的看似平常的沙龙活动,其实或多或少都会左右影响青年对社会议题的看法。“国民党的老一辈和支持者曾经批评过民进党这是花钱收买年轻人,我个人认为这其实是国民党对青年工作的误读,这反而使很多原本政治立场若存若亡的左派青年感到愤怒,因为他们有独立的自我意识,是不被任何人所操弄,而国民党的批评,只是变相性的将原本这些对政治并无特定立场的度外之人,推向了民进党”。
  
  对于两岸青年交流活动实践的问题,方柔尹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两岸一家亲”论述,很好的规避了政治的尴尬,使论述有了灵活性,即便在官方交流近乎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下,民间的交流也不至于止步不前。如果想以交流活动来影响青年世代,首当其冲的就是淡化政治色彩,因为有许多的年轻人并不是有意愿与政党捆绑,甚至可以说是反感政治的。“我们该做的是,让青年跳出红、蓝、绿、的政治论述,提供他们另一个看世界的平台,让他们自己去探索他们的未来”。

  她认为,两岸青年交流的活动,首先要立足于实际,从青年的角度出发去看两岸,跨出举办活动的“舒适圈”,避免举办形式化、规模化、单一化、政治任务化的“大而不实”的活动。取而代之,是用理念去碰撞、去理解去重构对彼此的认同。用精准打点的方式,以活动的主题吸引人,举办小型精致、而更常态化和符合青年生活调性,更富交流性的活动。通过这类型的活动,让两岸的青年由实质面的合作,能够更紧密的结合,让参与活动的青年感受到“人”的内涵。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