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张媞:泛民借本土过桥分路线为名搞分离为实

http://www.CRNTT.com   2016-03-05 00:18:45  


 
  实际上,即使真的有两条路线,那这两条路线的关系为何?从抗争的手段来看,“本土自治派”主张非暴力抗争,而“本土独立派”则提倡以武制暴,但两者的界限真如此明确?

  香港的“非暴力抗争”骨灰级倡议者戴耀廷补选后发表文章,认为非建制阵营出现三条路线,即中间派、泛民主派(激进+温和),还有本土派。他力主泛民组成政治联盟,并与其支持者明确坚持走“非暴力抗争”的政治路线,若非如此难保阵地不失。他也没有忽略本土,承认泛民主派与本土派已成两派,但就提醒建制派仍是共同敌人,“非暴力抗争路线与勇武路线不需统一在一起,但只要能作良性竞争并策略地合作,那是有可能打开一片新天地!”

  那本土派会否响应戴耀廷的呼吁?别做梦了!戴此话说在补选之后,完全是看在梁天琦获得的6万多选票的面子上,别忘记开票前一刻,戴耀廷还在大胆预测,梁天琦只能得到3,000张选票,“泛民用不着与本土派协调,因为他们不足以影响大局”本土派支持者不会忘记这种羞辱,他们可是会纵火、掟砖头的!

  时至今日,局面胶着中藏着汹涌波涛,争夺议席而产生的议题之战,在笔者看来皆十分可疑,那些学者、政客、学者型政客的所谓与人民商榷,都显得笨拙而黔驴技穷,经过政改、“占中”、“旺角黑夜”等洗礼的香港人,特别是年轻人,已经无法满足于不同派系间毫无实质的你来我往,他们需要的是“变化”和“新意”。

  工党参选立法会名单中,该党副主席、28岁的郑司律2月29日以《泛民主派与本土派 根本是竞争对立》为名发表文章,他的观点颇值得关注:“泛本土派与本土派之间根本就是竞争对立”,在这样的局面下,讲大局变成一种让路的信息,反而惹起支持者的反感。

  相信是没有约定过的两篇文章,郑司律却巧妙地回覆了方志恒的所谓本土两条路线,即“不应以一个庞大的分类或路线,去笠住每个人”,因为执着路线的人,只见板块,而不是一样米养百样人这个本属自然的现象。

  郑司律另一篇文章《搜寻第三势力——当满街都是第三势力的时候》(1月29日《明报》)中给出一个重要的参考,他说,“汤家骅、狄志远等人近日所谓建制泛民之间的中间路线,也只是靠近北京的路线而已,不会被人认真视为什么突破。”他又说,“今年香港立法会选举之中,昔日的学运战将和新兴伞后团体,能否如台湾第三势力,有着类近的声势和结局。”去年区选之后,郑在《决战区议会及其之后》一文中提出“伞后团体”和“约章团体”(指“社区公民约章运动”)开始深耕社区,以“构建新社区”和“以战养战”为理念,通过改变区议员的角色和工作模式,影响小区内的政治生态。

  对比以往由区议员大包大揽区内工作,新当选的区议员伞兵或新人,他们将区议会变成一个平台,负责协调区内居民就某一个共同问题形成“某某关注组”,由居民义工负责收集区内意见,并由区议员上呈予区议会或各政策局。如此做法不仅能唤起当区居民的自主意识,也方便在协调的过程中向居民输入自己的政治理念,如果再配合适当的“蛇斋饼粽”,相信效果惊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