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人力资本优势丧失论”贻误经济转型

http://www.CRNTT.com   2010-06-10 08:10:49  


提高普通劳动者的待遇,真会导致中国的劳动力优势丧失吗?
  中评社北京6月10日讯/据报道,6月1日,富士康宣布加薪三成后,6月6日,富士康再度宣布加薪。据称,自10月1日起,富士康集团深圳地区各厂区,新进员工经三个月考核合格,标准薪资再上调66%,为每月2000元。而在上周,本田方面也同意给员工加薪。

  东方早报刊登经济学博士马光远文章表示,站在企业员工的角度,加薪无可厚非。但有些专家对此忧心忡忡地表示,本田和富士康的大幅加薪,必将逐步影响其他企业,这样将使中国人力成本优势丧失,导致产业向越南、印度等地转移。

  文章称,上述专家的担心不无道理。而且这种论调每每在法律天平向劳工倾斜时,更是喧嚣一片:《劳动合同法》实施的时候,我们就听到过这种论调。的确,提高劳动者报酬,肯定会影响企业的利润空间,而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制造”在全球大行其道的一个根本原因,的确是劳动力成本低廉。近年来,各界都在呼吁中国经济转型,要求提高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改变中国在利润最低端的冷酷现实。但比较优势和产业转移的路径依赖告诉我们,中国要想在短期内改变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恐怕不太现实,诸如富士康之类的“代工”企业,在中国依然具有存在的必要。但问题的关键是,一个“中国制造”的大蛋糕,被国外分走了大部分,国内生产者只分享了小部分,在剩下的小部分比如10%里,劳工只分得其中的1%究竟合理与否?国外的大部分与国内的小部分,属于国际分工问题,而10%与1%,则属于真正的分配问题。

  事实上,社科院发布的2010年《经济蓝皮书》和5月21日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丛亚平、李长久提供的三组数据的历史变化,可以一目了然地揭示政府、企业与民众在分配关系上的真相: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