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评观察:“台独教育”对青年的递进影响

http://www.CRNTT.com   2023-03-28 00:05:57  


 
  1945年台湾光复以后,国民党政府主要推行“去皇民化”与“再中国化”的文化教育政策,试图以当时中国教育模式、体系改造台湾原本的殖民教育,恢复中华民族文化并落实三民主义教育。同时把“民族精神”的塑造与“三民主义”、“反共复国”等国民党意识形态相结合,打造具有高度的统一色彩和“党化”色彩教育体系。

  1996年,李登辉当选台湾领导人后,逐渐强化教育的“台湾主体性”,将重视“乡土教育”确立为台湾教育改革的三大重点之一。③伴随着90年代中后期《教育改革行动方案》等相关政策的出台,“民族精神”、“反共复国”等概念出现了相应的淡化,而台湾本土化趋势则不断地加强。

  在培养“本土认同”幌子下,李登辉当局于1997年推出了开启“去中国化”之路的初中教材——“认识台湾——社会篇、历史篇、地理篇”。“认识台湾”系列教材以“独派”学者杜正胜“同心圆史观”理论为基础,贯穿了“反共、反中、亲日”三大主题。历史篇以所谓类似同心圆理论(第一圈“乡土史”,第二圈“台湾史”,第三圈“中国史”,第四圈“亚洲史”,第五圈“世界史”)将“台湾史”从中国史剥离。在“台湾史”编排中,台湾历史被分为“史前时代”、“国际竞争时代”、“郑氏治台时期”、“清领时代”、“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与“中华民国在台湾”六个阶段,删除了两岸早期历史连接,淡化、忽略甚至扭曲台湾同胞反对外来侵略,尤其是反抗日本侵略与殖民统治的斗争和台湾光复运动,出现日本殖民统治不但无过反而有功的谬论。该教材称,“日本的殖民统治”给台湾带来了“工业化”和“现代化”,并将“中华民国”与荷兰、西班牙、清朝、日本一同称为压迫台湾人的“外来政权”。社会篇则是大力宣扬李登辉的分裂言论,鼓吹“台澎金马”是“实质上的命运共同体”,“国际上逐渐习称‘台湾’”,“‘台湾人’已经成为我们在国际社会中的共同名字,一个崭新的台湾社会也逐渐成形”,同时还煽动所谓“四百年来台湾人民都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的“悲情历史”。该教材甚至还歪曲民族精神,称台湾“传承”了日本“大和魂”精神形成了“台湾魂”。地理篇更是出现了在地图中将“台湾”与“中国”以明显不同颜色标出的谬误。④1999年,岛内推行台湾高中课纲(即“88课纲”),在教科书中将“台湾史”部分从“中国史”部分独立,单独成篇,让“反共、反中、亲日”主题进入高中教材。同时,通过修改相关规定将过去的“一纲一本”模式改为“一纲多本”模式⑤,这样,“台独”组织便可堂而皇之地参与教材编写,给青年灌输有“独”的思想。

  到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台湾当局一方面继续向纵深层次推动“台湾主体性教育”,另一方面则刻意弱化或扭曲教育中的“中国元素”,如割裂“台湾史”与“中国史”,降低“国文”课程中文言文及中华文化相关内容的比重,更改部分学校名称中的“中国”、“中华”等文字符号,推进教育的“去中国化”。

  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期间,在前“行政院长”郝柏村及部分“统派”团体的呼吁之下,马英九当局才开始进行相应的教育改革工作。出于“拨乱反正”的需要,马英九当局于2009年、2013年两次对部分科目的课纲进行了修订,分别形成“101课纲”和“104课纲”。而此次新课纲修订主要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为摆正台湾与中国的关系,部分内容从“台湾史观”回归到“中国史观”,突出了中国整体史观的视角和增加了民族认同感;其二为强化中华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教材中的所占比重;其三是修正部分与统治者相关的表述,如将“日本统治时期”改为“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不再以“政经分离”的方式评价国民党政府在台湾的功过⑥等。总的来说,此次修订是有利于增强“中国认同”和遏制“去中国化”的“文化台独”活动。但由于以民进党为代表的“台独”分裂势力的强烈反对和幕后策划,2015年5月爆发了由台湾多所高中学生发起的“反高中课纲微调运动”。在此次“反课纲”运动的影响下,台“教育部”宣布三项处理原则,即“新旧教科书并行,尊重教师专业自主选书权”、“新旧教科书有争议的部分,不列入大学入学考试命题”、“即刻启动课纲检讨程序,同步推动大家一起写教材计划”。由此观之,马英九当局推动的“拨乱反正”教育改革,在“台独”分裂势力的强烈反对与抵制下,软弱的马当局还是妥协了,未能扭转台湾“主体化教育”与“去中国化”教育的发展路线。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