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评深度:刘佩琼谈治港需体现变通思维

http://www.CRNTT.com   2021-12-03 00:03:21  


 

  香港大学王于渐教授曾提出,香港分为有屋的人和没有屋的人两个阶层。的确是这样,香港需要走“多居屋、少公屋”的路线,公屋只能用来解决短期的问题。比如市民暂时没有经济条件购买房屋,就可以先住在公屋里,通过努力工作攒够钱就去买居屋。我拿自己的经历举个例子。我小的时候一间屋住好几户人,后来政府翻新市区,我们家就搬入了公屋,虽然居住面积还是很小,但环境好了很多。再后来我读书工作后攒够钱就购买了居屋,当时七百多尺的居屋环境非常好,价格也很便宜,一家人足以负担。我们当年成功置业的这条路为什么不能继续下去?这是非常值得参考的经验。所以,我认为,大量建造居屋的方向是正确的。

  现在特区政府为什么不这样做呢?因为政府的公营机构(房屋署、房屋协会)“养”了很多人,公屋需要通过他们去管理。但是作为一个有能力的政府,应该多下一些功夫,安顿好市民,告诉市民社会必须要变,不能够用旧思维阻碍社会发展。

  中评社记者:林郑月娥在任内第五份施政报告中提到北部都会区建设,成为各界关注焦点,而此前港府计划在深港边境建造沙岭殡葬城,您如何看待港府180度的大转弯?北部都会区建设应如何更好地推动?

  刘佩琼:早在前几个月,特区政府还想在边界地区建造殡葬城,而对面就是深圳热闹的市区,这是非常荒谬的行为。现在在施政报告中提出建设北部都会区,我对此表示肯定,但这一个概念多久才能实现?很难回答,只能看特区政府接下去将如何具体执行。

  但若要真正建设好北部都会区,一定要通过立法,大幅度改变收地政策,重新进行整体规划,大力提升各方面的效率。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