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李武忠:耕耘“蓝色粮仓” 远景可期

http://www.CRNTT.com   2021-08-15 00:03:48  


 
  中国每年自国外进口水产品567.86万吨、进口额达155.65亿美元,其中鲑鱼达十万多公吨,中国境内三文鱼市场缺口大,而在中国国内从事鲑鱼养殖拥有离消费市场最近,物流成本低,无须支付关税,鱼类品质佳鲜度高,成长周期较短等优势,加以市场需求大(中国约3亿人拥有生鲜、海产消费习惯),经营利润优,值得大力来推动。不过未来在高经济鱼类选种育种,健康鱼苗自主供应,绿色饲料生产,商用鱼病疫苗开发,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最适经营规模,相关管理法规制定及建构完整的产业供销链等,还有许多亟待克服之处,需要透过政策鼓励,整合产官学资源全力来推动。

  台湾推动海上箱网养殖逾30年,但因为夏季台风多,使得箱网养殖的管理与设施损耗成本居高不下,一直未能大力推广。过去台湾箱网养殖区域多设置在风浪较小的内湾水域,缺乏完整的管理规范,加以内湾水域海水交换能力较差,养殖排泄物及残饵容易沉积,尤其箱网养殖使用可能导威胁人类健康的杀虫剂和抗生素,不仅产生严重的环境问题也导致养殖成效变差。

  这些年鉴于台湾沿近海鱼类资源日渐枯竭,陆上养殖发展受限(部分养殖集中区地层严重下陷),政府除了实施鱼苗放流(平均每年放流700多万尾),划设刺网渔业禁渔区、渔业资源保育区,水产动植物繁殖保育区,人工鱼礁区及保护礁区外,还在屏东海域设置外海抗灾型智能箱网示范场,惟因投资金额及风险高(根据国外保守估计,生产相同数量的鱼类所需的离岸投资成本至少是近海地区的两倍),鱼类逃逸的风险高(去年还曾发生位于小琉球的箱网浮圈,受风浪影响外飘到枋山枫港海域),规模偏小无法发挥规模经济优势,政府投入的科研人力及经费远远不足,许多核心技术及设施未顺利攻关仍需仰赖进口,渔业权争端等,迄今尚未建立外海智能化箱网养殖系统、最适经营规模及经济效益评估;而政府最新公布的“养殖渔业白皮书”,预计四年投入87.3亿元,所列要积极推动的六大措施并未明列耕耘“蓝色粮仓”毕竟想从陆上养殖,沿岸养殖过渡到海洋养殖需要进行政策、教育、技术、制度和管理模式等变革。

  耕耘“蓝色粮仓”远景固然可期,但在适当养殖海域选定,海洋养殖专区划定,养殖病害防治(日本正在建立不用抗生素的养殖生产体制),防止养殖鱼外逃技术,保护野生鱼种法规制定(如挪威制定控制鱼虱的规则),合理的养殖保险制度,箱网结构选用(潜水系统成本较浮动装置高出 20% 左右),具前瞻性的监管框架(美国国会正在推动旨在为美国近海水产养殖制定国家标准的(AQUAA) 法案),甚至将离岸养殖与能源生产(风能、潮汐及波浪等)相结合等,这些都有赖政府透过政策、科研及经费支持并制定奖励投资措施,鼓励民间企业参与。极端气候已成常态,而台湾陆地耕地面积有限,且天然灾害频发,为确保粮食安全,改善渔村经济,蔡政府应将建设“蓝色粮仓”列为台湾重要的粮安政策,全力来推动,别光喊口号!

  (作者:李武忠,台湾农渔经学者)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