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刘复国:欧盟呼应美国 但没有明确抗中意图

http://www.CRNTT.com   2021-06-19 00:16:27  


刘复国。(中评社 资料照)
  中评社台北6月19日电(记者 郑羿菲)台湾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复国接受中评社专访时表示,欧盟对中国的态度是复杂的,虽然政治上呼应美国对中国的警戒态度,却没有明确的抗中意图。欧盟于5月20日冻结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批准程序,要等到双方改善关系后,欧洲议会才会恢复审批的程序。双方因为新疆人权问题的紧张,反映出中欧关系目前的难处。

  刘复国分析,美国推动全面抗中战略,欧盟不少国家都承受来自美国的压力,G7声明提及中国非市场机制,冲击全球经济中的公平竞争、在东海和南海制造紧张、以及人权相关议题,很明显是美国主导的政治操作。但越是这样操作,越会引起欧盟大国如德国、法国、意大利的担心,毕竟不见得每个欧盟成员国家利益都与美国完全吻合。

  刘复国说,至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系统性挑战”形容中国,则因为美英是北约主导国家,但在军事实质意义上并不大,尤其在美国强势主张下,要求将北约对俄罗斯的焦点转移为针对中国,德国和法国便表示不同的观点。

  刘复国现为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社会科学院亚太英语博士学程教授,学术专长在亚太区域安全、“国家安全”、外交政策与美国东亚战略,过去曾担任政大创新国际学院院长、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美国与欧洲研究所所长。

  刘复国接受中评社专访时表示,欧盟对中国的态度比较像是胶着状态,并没有明确的配合美国抗中,或是全面与中国合作,即便欧盟5月20日冻结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也不代表中欧关系全面倒退,而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3月下旬制裁欧洲议会议员,让欧盟感到政治敌对的做法。

  刘复国说,不过,欧洲议会决议文决定冻结中欧全面投资协定批准程序,也提到中国若改善关系不再抵制欧盟政界人士,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就可以恢复批准程序,可见欧盟不全然是否定、撕破脸的态度,毕竟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对中欧双方都有巨大的潜在经济利益。

  刘复国指出,当然美国现在推动全面抗中战略,游说、拉拢、影响友好的国家与盟邦,欧盟一些国家都承受来自美国的压力,包括更早之前的华为5G议题,欧盟也有国家不愿遵照美国的限制,愿意用科技层次较高的华为系统,但大部分欧盟国家还是在美国压力下拒绝跟中国合作。

  至于G7公报中提及中国新疆与香港的人权与基本自由相关议题,刘复国认为,看得出很明显是美国的政治压力,希望G7纳入讨论中国议题,但越是这样操作,越会引起其他国家领袖担心,尤其是欧洲大国,如法国、德国、意大利不见得国家利益与美国完全重迭,跟中国的商业贸易及其他利益也有自己的考量。

  刘复国表示,G7讲到中国不遵守国际法则,起点主要是2016年南海仲裁案裁决出来后,美国、澳洲、英国都是从现行国际法治角度来看中国不承认、不接受、不执行仲裁裁决,担心中国想修改、翻转国际体制,而美国利用G7的外交场合拉入针对中国议题。不过,由于每年G7声明都是站在全球政策制高点上,宣示重大政策方向,并没有实质拘束力,至于会有多少政策效果,现在还是未知数。

  谈到北约以较激进的“系统性挑战”形容中国,刘复国说,这部分应也是美国置入的具体内容,北约完全配合美国,主要是美国、英国是北约的主导国家,不同于欧盟,美国只是“伙伴”、“提意见者”,没办法做决定或直接参与其政策过程。

  刘复国分析,北约“国家定位”中国为具有“系统性挑战”,主要是美国担忧中国快速扩军,也因为快速扩军对周边国家采取威吓或挑衅的动作,包括东海、台海、南海等,且当美俄都在销毁冷战时期开发的核弹头减少数字时,中国则反向要慢慢增加。

  刘复国说,从实质的军事意义来说,北约在冷战时代是针对苏联的军事威胁,后来则是以俄罗斯为标的,长期以来北约跟中国完全没有接壤,在军事上也没有直接关连性,现在北约以“系统性挑战”形容中国,法国和德国领袖均认为对与中国的关系仍应考量到平衡性的关系,并不同意分散聚焦俄罗斯威胁的注意力,转而投注在对抗中国上面。

  刘复国认为,北约公报内容在实质上有点牵强,主要是利用全世界最强的军事联盟机制提出一个警讯,但在国际外交上,还是会对中国产生外交上的压抑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