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时论:浚通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

http://www.CRNTT.com   2017-02-25 15:41:05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

  从《白鹿原》到《百鸟朝凤》,再到口碑票房双丰收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一批制作精美、质量上乘的电影作品将民族文化精髓融入其间;从《中华好诗词》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再到《中国诗词大会》,火爆荧屏的原创文化类节目被网友点赞“有文化有格调有内涵”;从长篇小说《江南三部曲》《这边风景》《生命册》《繁花》到纪实文学《抗日战争》《血色国魂》,从刘慈欣获得雨果奖到曹文轩斩获国际安徒生奖,中国文坛佳作频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认为,文艺工作座谈会之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开始成为作家艺术家共同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古籍与文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物见证,既承载着沉甸甸的文化遗产,又不断滋养着新的文化创造。

  近年来,集合全国近百所高校及科研院所专业力量的《辞源》第三版修订工作竣工,《中国古籍总目》、《史记》(修订本)等一大批古籍整理精品力作推出,《顾炎武全集》等近40个规划项目成果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国家级出版奖项。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国家古籍保护工程、中华文化典籍整理编纂出版,被条分缕析地写入《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已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重要抓手。

  学术殿堂上的讨论,与百姓人家中的热议遥相呼应;融入生活的大众文艺,形成了对国家课题的民间回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热潮,既彰显出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持久凝聚力,也勾勒出中华文明赓续发展的光明前景。更重要的则是,它以一种无声却有力的方式,表达了中国从独特历史命运和文化传统中走出自己现代化道路的必然性,印证了当代共产党人在传统文化中取精用宏、固本开新的能力。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有本可立、有源可溯,中国传统文化之流浩浩汤汤,正在21世纪的现代场景中创造出惊涛拍岸的壮阔景观。(来源: 新华网;文/关铭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