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 
中评智库:台湾青年政治意识面向及生成

http://www.CRNTT.com   2016-12-04 00:31:45  


 
  (八)实践路径:言论表达与社会参与

  不置可否,政治意识的形成与存续得益于实践,只有在政治实践当中,公民的政治意识才能够得到真正的确立。没有政治实践便无法体现政治意识。因而,政治意识唯有在具体的政治实践中才能够被形塑和被显现出来。政治生活中,公民政治实践的两大途径是言论表达和社会参与,前者属于“思想”层次,后者则是指涉“行动”。换句话说,政治意识兼具“思想”并由此“思想”指导“行动”的两个向度。实践具有实践逻辑,只有遵照这个实践逻辑,政治意识才有可能获得释放和重组。“实践逻辑——从该词语的双重意义上看——能借助于一些彼此密切相关且在实践中形成一个整体的生成原则,组织起各种思想、感知和行动。”⑮言论表达与社会参与都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合法性、正当性权利。因此,公民的政治实践必须遵循法律所规定的行使公民权利的原则和为法律所能涵括和包容的原则。

  此外,政治的实践还必须依托实践载体,实践载体是公民权利实践的具体承受者。具体到台湾的政治环境中,这些实践载体包括:报刊、媒体、网络、选举及其投票、公共事务专案、社会活动等等。公民可以就撰写文章,上电视节目,参加选举及投票,发动社会活动,支持公共事务等形式来践行自身的政治意识。实践载体,可以分为官方提供和社会创造,例如,台湾当局大力开展青年公共外交专案就属于前者,社会运动、学生运动就属于后者。然而,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它们最终所造就的政治意识都是台湾本身利益为归依的。

  结束语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青年认同关乎两岸关系的前途,更关乎中华民族的命运。重视青年交流,就是重视国家的远景。质言之,青年群体是自变量,两岸关系是因变量,青年群体是决定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能否保持的主要动因。只有更多地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及帮助青年,才能培育和增强青年群体的爱国情怀。两岸关系亦是如此,在展开两岸各种往来的同时,更多地是要倾听来自青年的声音,关注来自青年的感受,重视来自青年的诉求。解决好青年群体的现实问题,方可破除两岸关系的不稳定性。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这一问题,表示:“我们要更多关注两岸青年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多机会和舞台,让他们多交流多交心,成为共同打拼的好朋友好伙伴。”⑯近年来,青年群体的主体性意识骤然升高,伴随而来的学生运动也顿时席卷全球,成为推动社会发展与变迁一股不可小觑的关键力量。青年群体,既关切社会,也心系国家;既置身当下,又放眼未来。若是社会的纷争绵延不断,那么国家的混乱也就会数见不鲜;倘若踌躇当下,那么也必定会仿徨未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